1、“高大上”的等离子隐身装置?
等离子隐身技术的名号听起来就让人倍感科幻,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就开始着手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将等离子体放电管作为天线元件,当放电管通电时就成为导体,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断电时便成为绝缘体,基本不反射敌探测信号。
目前我国在等离子隐身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已经获得突破。国内有关研究单位提出了将高气压强电离气体放电方式产生的非平衡冷等离子体用于隐身。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认为利用强电离气体放电方法产生非平衡冷等离子体的实用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可望解决当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数年前的一篇关于等离子隐身技术的文章曾引起不小轰动,据说作者是西部某大学的博士生,该文章披露,2005年,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下属的高气压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在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强电离放电间隙中大多数电子具有的能量足以把氨、氧等作为空气成分的气体分子电离成高浓度等离子体。其等离子体浓度也可能达到1015/cm3左右(而用于隐身技术的临界电子浓度在1012/cm3这个量级),远高于弱电离放电7个数量级。
文中写道,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下属的高气压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研制的等离子体产生器件是一种薄片式器件。外型尺寸为:厚0.15cm。宽 4cm,长5cm、10cm、20cm三种规格,根据要求选取,它可贴附在电磁波强散射部位或进气壁上。
从以上信息来看,歼-20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并非是绝无可能的,至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从这个神秘六角形装置的大小、安装位置来看,也与我国目前制造出来的等离子隐身器件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