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四:优先部署南海是否与航母有关?
目前我国海军装备的052C型驱逐舰一共有4艘,两艘在南海舰队,两艘在东海舰队。我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已经一年有余,然后,我国还没有组建正式的航母编队,原因之一就是作为“带刀护卫”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数量依然不足。
2013年12月底,辽宁舰航母开赴南海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据悉,在南海海域已累计完成100余项试验和训练科目,作战系统、动力系统及舰艇适航性能等各项战技术指标得到进一步验证。在训练中,辽宁舰航母与多型水面潜艇和潜艇组成大型编队。而052D首舰选在部署南海舰队,在未来是否也会加入到航母编队的战斗行列中?
要解答以上问题,还得从我国海军装备的研制过程说起。按照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基本流程来看,一般都是以下几个过程:预研、研制、装备、评定。至于装备的好坏问题、是否适用,很大程度上是在预研和研制中规定的指标和技术参数来保证的。一旦武器装备之后,再做大的改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预研和研制尤为重要。
在预研阶段,又大概分为需求、调研、论证、设计几个阶段。确定一个新的型号,首要的就是有需求,而需求的来源一般基于两个方面,一种是至上而下的,由高层提出,高层提出需求的出发点一般是基于国家政治需要和军事战略方面的考虑。另一种是至下而上的,由作战部队提出需求,也就是使用方。调研是直接去第一线使用部队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组的组成人员非常广泛,包括解放军装备部的相关人员、设计所的人员、论证机构的人员、特邀的军内外专家等等。
调研后的程序是论证阶段,由军方论证机构进行,也就是海军装备研究院,此机构不隶属海军装备部,是海军机关的咨询机构。论证的内容主要有作战需求分析、必要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作战使用性能分析、使命任务及作战使用分析、型号的主要作战使用性能要求、初步总体方案、方案对比、作战能力分析、保障条件、研制周期、经费概算、结论及建议等等,最后形成立项综合论证报告,进入立项阶段。
而后的工作就是研制阶段:初步方案的设计、深化方案的设计、研制任务书的下达、初步技术设计、深化技术设计等等。其中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进行评审和审查,如果未能通过审查,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工作。在审查的各个环节,部队均参与其中作为审查方,可以从作战使用及日常使用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被审查方必须对审查方提出的意见进行落实。可以说,在舰船型号研制的全部过程中,使用部队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和执行。
接下来就是建造厂方的建造工作,该过程主要有厂方完成。对于军舰而言,部队更多参与的是建造完成后的试航工作。试验、试航过程过程中,部队全面参与,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由军方代表对试航结果做出判定。
但在这一个过程中,部队的主要工作还是熟悉装备的操作使用,船厂的培训机构对部队的操作使用进行实操培训和考核,实操考核未通过者无法取得证书,也意味着无法上岗,这些都是海军《接舰工作条令》中明确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