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天舟货运飞船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空间站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货运飞船目前研制进展顺利,将随“天宫二号”发射上天,主要负责运输推进剂、航天人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以及航天垃圾等。他还表示,现在货运飞船还处于试验阶段,待试验成熟后,上天将会成为常态。
在货运飞船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在轨的空间基础设施,如空间站,由于没有燃料补给、航天员缺少食品供给,运行寿命较短,不能实现航天员在太空的长期驻留。货运飞船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人类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长期运营的梦想。
货运飞船功能强大任务灵活
货运飞船用处大,除常规补给的上行、下行任务外,还可承担维持空间站轨道、临时实验舱等任务。
货运飞船是执行向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运送货物等任务的航天器。货运飞船拥有较大的货舱体积,可比载人飞船携带更多的货物,主要用途是向地外空间定期补给食品、燃料、仪器设备等物资。货运飞船包括一次性使用货运飞船和可重复使用货运飞船。
航天科普专家庞之浩表示,货运飞船的功能非常强大,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常规任务外,欧洲、日本的货运飞船在完成货物运输任务后,航天员还可在其内进行科学实验,充当临时实验舱的角色。此外,货运飞船也被广泛用于定期提高空间站的飞行高度,在空间站轨道维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俄罗斯使用货运飞船改变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行轨道,最终使其坠毁在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某些货运飞船也可在完成任务与空间站分离后,“摇身一变”成为地球观测卫星。
目前,人类已完全面掌握了向大型空间基础设施提供物资补给、加注燃料和提升空间站轨道的能力。从1978年苏联发射首艘货运飞船至今,人类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已经从2吨多发展到了7吨多,可靠性不断提升,舱内容积也有了较大提高,并逐渐从一次性使用向可重复使用方向发展。
航天大国各显神通
目前,世界各航天大国研制出了多款货运飞船,它们各有千秋,共同承担着国际空间站的往返运输任务。
截至2013年底,全球共成功发射了155艘货运飞船。目前,国际上在役的货运飞船主要有俄罗斯的进步M-M、欧洲的ATV、日本的HTV、美国的“龙”和“天鹅座”等5种型号。
俄罗斯率先掌握了货运飞船技术,长期保持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苏联/俄罗斯从1978 年起,先后发射了“进步”系列4种型号的货运飞船。现役的进步M-M飞船采用三舱设计,发射质量约7吨,货舱容积6.6立方米,运载能力2.6吨。截至2013年底,“进步”系列飞船已成功发射143艘。总体而言,俄罗斯的货运飞船技术高度成熟,并具备每年多艘的生产制造与发射能力。
欧洲首先完成大型货运飞船的设计建造和发射,已掌握货运飞船高度自主和安全飞行技术。欧空局的ATV飞船于2008年首次发射,它是迄今人类运载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ATV是目前除俄罗斯“ 进步”系列飞船外,唯一能够提供燃料补给、姿态控制和轨道提升的航天器,货物运载能力约为7吨。截至2013年底,欧空局共成功发射了4艘A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