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罗援少将点评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2014-06-07 20:15:48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120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九、强军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剑不如人剑法要过人。

  技术决定战术,由于北洋舰队两艘主力铁甲舰受炮塔装置的限制及主炮位置的制约,只能采用单行雁形阵为接敌阵型,但对右翼两艘舰船超勇号和扬威号之战力未加慎重考虑与加强,以至在日军第一游击队4艘战舰全力冲击下,这两艘舰一伤一沉,阵形随之被打乱。在战术运用上,单行雁形阵运用之妙在于全力冲刺日军的鱼贯阵形,攻击日方由我阵形前方经过的每一艘舰船。但令人扼腕的是,在冲击时,北洋舰队反而将航速由8节降为6节,形成无力之冲击,最终难以达成预期之目的。

  十、敢战方能言和,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

  甲午战争始终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奕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但他显然对外国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华“英人必不答应”。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只是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了事。清政府还请求德、法两国调停,那更是徒劳无益,白白浪费时间。英俄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竟异想天开地寄希望于美国调停。美国则回复说:“美国抱严正的中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日本。”实际上美国并不是什么中立的态度,而完全是偏袒日本。美国在支持日本侵华的路上远比其他国家走得远,给日本提供军事贷款,派遣军事顾问,运送军用物资,包庇日本间谍,甚至允许日本军舰挂美国国旗蒙蔽中国海军。

  1894年6月,大战在即,日本积极调兵遣将,李鸿章不是在运筹帷幄,积极备战,而是设想利用外力,挟制日本,迫日本从韩撤兵,恢复和平。

  清政府的主战派心急如焚,光绪皇帝下谕旨说:“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应预筹战守之计。”朝中众臣责备李鸿章,“观望迁延,寸筹莫展,一味因循玩误,险要之地,拱手让于外人。”遗憾的是,清政府并没有听进这些忠言,反而一味妥协示好,消极避战,结果不仅没有摆脱战争的厄运,而且使中华民族背负了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

  事实证明要想求得和平,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夷制夷必将被夷所制。我们必须加强军备,且有英明的决断,抓住战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战争不相信眼泪,弱国无外交,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什么也得不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

  反思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就是要痛定思痛,通过审视历史,解读现在,放眼未来。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120年前的中国,现在的日本也不是120年前的日本,现在的世界更不是120年前的世界。甲午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甲午战争的警钟却在亘古长鸣,牢记国耻,勿忘国殇,富国强军,锐意进取,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杜绝甲午耻辱再现,这就是我们痛思甲午战争的意义所在。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