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重托 无愧这份事业
也许是队伍一直比较稳定的原因,在这支试验队里待久了,记者能感到队员们有一种“共同的气质”。
这是一支很特殊的试验队。他们都是怀着开辟一片疆土的雄心加入型号队伍的;一次次满怀信心地认为,成功已如“探囊取物”,却一次次被失败“打傻”。他们共同经历了型号研制的起起伏伏,现在都能笑对成功与失败;在型号成功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会说一句话:终于把“欠”国家的还上了。
尽管型号成果“来得晚了点”,但这并不妨碍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试验队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经验、规章制度、预案等,很多“法宝”还被其他型号的试验队采用。
与此相似,这支队伍中的一些骨干人员被调到其他型号队伍后,都成了“两总”级别的“领头雁”,颇似现代版的“黄埔军校”。
队伍中流行着一句话:“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多,在靶场的时间比在工作单位多。”集团公司派驻该试验队的工作组成员,曾有一年在试验场待了200多天。
长期的高压状态,也让大家的身体“吃足了苦头”。
辛总每天晚饭后都会去“遛弯儿”。寒风细雨中,围着差不多有两个篮球场大的花园,半个小时内,能走上差不多20圈。
他的大块头和行走速度,与轻细的说话声形成了鲜明反差。“这个速度是医生要求的”,原来,长期型号工作的代价是一身的毛病,颈椎、腰椎、腿脚……身体的很多“零件”都发出了“警报”。
在加入到这个型号的时候,很多人都预料到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没料到会走得如此艰难。
正如和李总一起加入的李师傅所言,这条攻坚路就像是去“西天取经”,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了,又出现了新问题;到了死胡同的时候,又让你看到了希望,始终有一块短板在制约着研制的进展。记者将“是否后悔”这个问题抛向了采访对象,他们的回答都是坚定的“不”。老徐说,这个型号的研制可能比较辛苦,但是自豪感是其他型号所无法相比的。“我没有太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冠冕的说辞,工作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踏踏实实完成好本岗位工作。”这是负责配套火工品管理的小王所说的一句朴素告白。林总的回答更加坚定:“航天是事业,不是职业,吃这碗饭,就得干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