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任务说到底,主要是两项——练兵,用兵。而练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用兵。兵没练好,用就用不好。古语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就是练,练出什么样的兵,就能用出什么样的兵。
然而,一段时间来,在少数部队出现不太正常的现象,如肆意减轻训练难度,降低训练标准,避开或绕开一些危险系数较大的训练科目,有危不施训,有险不练兵,使得一些科目训练走过场。不难想象,如此练兵,部队会有怎样的战斗力,在未来战场上如何决战决胜?
“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者,未有不败者。”精武强能,军事过硬,从来都是对军队和每个军人的要求。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孙武练兵的故事,无论你是皇上的宠妃也好,还是落雁沉鱼的美女也好,只要站到兵阵里,就要以合格军人的标准来要求,嘻嘻哈哈,假模假式,视训练为儿戏,等于自取灭亡。更重要的是,未来战场上个人丧失生命事小,导致整个战局失利、国家覆亡则事大。国家主权的保障、人民利益的保障,一定程度上说,都掌握在军队手中,也在每个军人的手中。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我们拿什么来履行肩负的使命,担当历史的责任?
军人这个职业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很大风险的职业。其风险性既在战时,也在练兵时。一方面,我们手中的武器都是真枪实弹,具有危险性;另一方面,训练、演练往往近于实战,有时甚至超过实战,战场上有什么情况发生,训练演练场上也会有什么险情出现。这是一种必然要求,训练与作战所付出的代价,从来都是反比例关系,训练的标准越高,应对危险能力越强,走上战场,伤亡率就会越小,付出的代价也越小。可以说,危中施训、险中练兵,不仅是有效应对未来战争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避免战时更大牺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