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中航专家研究3D打印技术10年 应用到重点型号

2014-06-07 17:34:5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让中国梦在世界的沃土上开花——记中航工业特种加工技术首席专家巩水利,2013年,巩水利在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时站到了焊接领域最高学术奖——布鲁克奖的领奖台上。

  然而预研项目的基础研究阶段就屡遇险阻,团队成员不断对技术可行性提出质疑。但巩水利从未动摇过,不断鼓励身边的同事,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项目研究中。经过团队成员无数日夜奋战,基础试验终于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此基础上,巩水利把握机会,乘胜追击,推广团队的研究成果,并向某飞机设计所交底初步技术,向他们推介双光束激光焊接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该设计所经多方考证和评估,毅然决定将该技术用于某飞机带筋壁板的制造,实现了最初要把“双光束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到飞机制造的目标。

  而后,研究团队团结一致,继续突破了轻质合金激光焊接填丝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研制了双光束激光填丝复合焊接装置,建立了国内首个大功率双光束激光填丝焊接平台,实现了大型薄壁结构T型接头双光束双侧同步焊接,并首次成功应用于航空带筋壁板关键结构件的焊接制造中,在我国新型飞机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3D打印技术用在飞机制造上

  2003年,巩水利认识到俗称“3D打印”的增材制造技术能够解决传统加工制造手段无法解决的制造问题,势必能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于是,他开始组建队伍、创造条件、申请课题,团队从最初的一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并已建立了一支国内专业最全、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锁红波是所里的年轻骨干,在项目最初就进入了3D打印的科研团队。他坦言,在研制初期并没想到3D打印技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而巩水利从一开始就没有将3D打印的研究目标仅仅定位于预研项目,要求锁红波一定要在项目结束时拿出应用成果来。

  “刚开始关于加工样件的尺寸,我们和领导分歧很大,但他坚持认定能够研制出来较大尺寸的样件。3D打印能有今天成绩,都是领导大力推进的结果。”锁红波回想。

  经过3年的研究,科研人员通过改进设备,攻克了成型过程中球化、变形等问题,终于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第一个零部样件。

  零件做出来了,但怎么找到该项技术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切入点成了项目组的困扰。按照巩水利的作风,他推动的每项新技术,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应用于新产品为目标,对每项新技术都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去推广。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