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梦在世界的沃土上开花——记中航工业特种加工技术首席专家巩水利
2013年,巩水利在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时站到了焊接领域最高学术奖——布鲁克奖的领奖台上。英国焊接研究所(TWI)每年从来自120多个国家的4000余会员单位中推荐提名,最终将该奖项授予一位专家,以表彰其在焊接或连接科学技术与工业应用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次获奖不仅是对巩水利及其团队的认可,也是对中航工业推动材料连接技术进步的肯定。
焊接也可以搞出名堂来
198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的巩水利服从国家分配,奔赴军营,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了17年的青春。2002年,他来到了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跟随关桥院士,开始从事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工作。
关桥院士是“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的创始人,2004年成为第一个获得布鲁克奖章的中国人。关院士治学严谨,对巩水利的要求极为严格,但也经常表达对爱将的赞赏,说他真正继承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时隔9年后,近80高龄的关院士亲自陪同爱将来到英国领取布鲁克奖章。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宴会厅里,关院士欣慰地看着巩水利向世界介绍中国高能束流焊接技术的进展。
巩水利英语基础好,时时关注国际上焊接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单位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这过程中,他牢牢地掌握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总是能够捕捉到科技创新点。
2003年,国外实现了A318铝合金下壁板结构双光束C02激光填丝焊和YAG激光填丝焊,它代替传统铆结构减轻了飞机机身重量的20%,同时也节约了20%的成本。巩水利认定激光焊接技术将对我国传统航空制造业改造升级产生重大意义。随后他立即申请多项相关预研课题,组织攻关团队,在国内率先将“双光束激光焊接”技术引入到课题研究中,并且从一开始就酝酿要将这项技术用到飞机制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