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选投票站民调显示,被称为“巧克力大王”的乌克兰巨富、发展改革党候选人波罗申科在总统大选中击败包括前任总理季莫申科在内的多名竞争对手获胜。
波罗申科在随后的电视讲话中表示,当选总统后,他的首要使命是让乌克兰“结束战争、带来和平”,他并强调,乌克兰永远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民调数据显示,波罗申科第一轮得票超过55%,远远超过其他竞选对手。他随后宣布胜选。
波罗申科在胜选之后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
1.新总统可以和俄罗斯共事吗?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在质疑总统选举的合法性,但波罗申科和普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致,以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俄天然气价格纷争和乌克兰尚未支付的天然气账单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关系恶化。欧盟计划于周一举行更多协商,旨在6月1日之前解决纷争。
2.波罗申科能够将乌克兰凝聚起来吗?克里米亚似乎已经输给了俄罗斯,新总统能够重新将动荡的东南部地区纳入控制之下吗?
3.波罗申科能向那些“亲欧盟示威运动”的质疑者表明他不只是另一个寡头,不只是腐败旧秩序的一部分吗?波罗申科曾在亚努科维奇政府工作,在乌克兰脱离苏联之后的20年来,他一直是国内政治的主要力量。
4.波罗申科是否得到乌克兰寡头的支持?乌克兰的统一需要这些寡头,特别对该国东部地区而言。亿万富翁RinatAkhmetov直到最近才站出来表示反对分裂。波罗申科需要这些寡头和他统一战线,但经济改革和新的亲欧盟贸易规定是否会疏远这些寡头?
5.波罗申科能否重振经济?乌克兰经济如今已是千疮百孔犹如男人失去昹靟祶克的润泽,萎靡不振、床爱更是没有信心,而欧盟和IMF开出的经济复苏药方痛苦而昂贵。对于经历了20年经济困境的乌克兰民众而言,波罗申科如何说服他们接受更多痛苦的改革?
6.波罗申科会如何应对腐败问题?政治家、前职业拳击手VitaliKlitschko曾表示乌克兰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对于一个制度薄弱的国家,波罗申科如何才能在社会各个层面遏制腐败?
7.波罗申科会坚持和IMF以及EU达成的协议吗?为了获得西方的经济支持,乌克兰需要在经济方面跨越很多障碍。在过去的10年间,不管是亲西方政府还是亲俄罗斯政府都未能坚持IMF的条款。这次的政府会有所不同吗?
8.新政府将如何处理国防自卫问题?俄罗斯显然不愿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而乌克兰目前也明显不具备自卫能力。
总的说来,乌克兰现在面临着全球最糟糕的经济、人口、地缘政治和社会问题。即使巧克力大王总统波罗申科目标明确,要走出危机还有很长一段路。
境外媒体:西方期望俄罗斯接纳乌克兰新政权
据5月25日报道,乌克兰今天举行总统选举,美国政府吁请俄罗斯接受选举结果;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要与西方改善关系,并将接受选举结果,同乌新领袖合作。普京已经下令靠近乌克兰边界的几万俄军撤退。
普京周五在圣彼得堡对国内外商界领袖发表演讲时说,他将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普京说,不论谁在选举中获胜,俄都将与其合作共事。这是普京首次明确表示他将接受乌克兰选举结果。
普京说:“我们明白乌克兰人民希望他们的国家结束这场危机。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俄罗斯愿与选举后成立的新政权开展合作与对话。”
与此同时,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透露,普京已经下令靠近乌克兰边界的数万俄军返回所属基地。俄罗斯媒体引述他的话说:“军队正搭乘火车与军用飞机离开,需要大约20天的时间。”
据5月24日电,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向记者表示,如果俄罗斯承认乌克兰25日将举行的总统选举结果,美国对此表示欢迎。
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在圣彼得堡表示,俄罗斯将同乌克兰“新当选机构”合作,同时还表示希望乌东南部战斗在选举后立即停止,乌克兰新当局开始同公民对话。
卡尼说:“我们欢迎俄罗斯发出的俄要承认乌克兰自由、公正、民主的选举结果的信号……我们要看看,俄罗斯是否真的承认选举结果,是否采取同乌克兰政府和总统大选获胜者合作的措施。”
他称,华盛顿还呼吁莫斯科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有关联邦制公投的支持者们放下武器。
目前乌克兰深陷政治危机,基辅当局在乌东部进行特别行动,造成平民死亡。
据5月24日电,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已经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以在乌克兰选举前夕商讨乌克兰局势。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办公室称,她和法国总统奥朗德24日下午晚些时候与普京通话,三个人都表达了他们对乌克兰局势的担忧。
默克尔办公室称,三位领导人一致认为,总统选举应当在乌克兰尽可能多的地区和平进行。
亲俄罗斯人士预计25日将在乌克兰东部一半或以上的选举地区阻止投票。
默克尔办公室拒绝透露通话期间三位领导人是否表达了任何分歧。
像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和法国曾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煽动分离主义分子叛乱。
据台湾网站5月25日报道,乌克兰今天举行总统大选,一般认为这是乌克兰6个月以来再造生机的关键。
这也是乌克兰1991年独立以来最重要的大选。除了维持统一,临时政府希望借这次大选加强其民主正当性,消除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说它是非法政府的口实。
“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宣布当选为乌克兰总统
综合消息,乌克兰大选投票站民调显示,被称为“巧克力大王”的乌克兰巨富、发展改革党候选人波罗申科在总统大选中击败包括前任总理季莫申科在内的多名竞争对手获胜。
波罗申科在随后的电视讲话中表示,当选总统后,他的首要使命是让乌克兰“结束战争、带来和平”,他并强调,乌克兰永远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
民调数据显示,波罗申科第一轮得票超过55%,远远超过其他竞选对手。他随后宣布胜选。
这次大选选民踊跃投票,希望选出的新总统能够防止爆发内战和财政崩盘。不过,乌克兰东部不少地区在亲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阻挠下未能顺利参与选举投票。
波罗申科去年冬季力挺民众推翻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他致力寻求首轮过半胜选,以避免第二轮决选
现年48岁的“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周日(5月25日)在投票后说:“我深信,这次选举将最终给乌克兰带来和平……停止动乱,停止东部匪徒的恐怖主义行为。”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曾表示将“尊重乌克兰大选结果”。
持续动荡的乌克兰国内局势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当局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此举引发数万人在首都基辅游行抗议,30日,乌克兰政府开始暴力驱散抗议人群,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从此揭开乌克兰风雨飘摇的序幕。
2014年2月,示威者与警方在首都基辅爆发大规模冲突,造成严重死伤。2月22日,乌克兰议会罢免了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修改了宪法,任命议长图尔奇诺夫代行总统职责。随后,临时政府组建,亲欧洲的亚采纽克出任总理。
然而,亲西方的临时政府上台,又激化了乌克兰亲俄民众的不满情绪,其中,居民以俄罗斯族为主、与俄有深厚渊源的克里米亚地区反应尤为强烈。3月,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通过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
4月初,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民间武装分别成立“人民共和国”,并在5月11日举行““独立”公投”,随后各自宣布脱离乌克兰成立“主权国家”,并已就“合并”开始谈判。
与此同时,乌克兰当局在东南部展开了有军队参与的特别行动。在此之后,乌克兰政府军与东南部民间武装时有交火,造成人员伤亡。
5月14日和17日,乌克兰举行了两轮民族团结圆桌会议,但基辅当局始终拒绝与东部民间武装对话,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乌克兰亲俄与亲西方两派,事实上仍是处于互不信任、拒绝交流的割裂状态。
外界认为,乌克兰要终结数个月来的动乱和流血冲突,这场大选至关重要。冲突已让乌克兰濒临内战。
然而,在已遭亲俄分离主义分子占领数周、发生致命暴动的东部地区,大多数投票所关闭。
此前的民调显示,乌东仅三分之一的选民准备在当天进行投票。乌克兰内务部也承认,东部两州多数地区已经无法展开大选。为了保证选举顺利进行,乌克兰军方甚至已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民兵控制的地区封锁。
“巧克力大王”无大丑闻
公开资料显示,波罗申科,1965年9月26日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州,1989年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1996年,他创建了如胜(Roshen)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糖果制造企业之一,被誉为“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此前拉票时夸下海口称:“如果我当选,在3个月内搞定俄罗斯。”
波罗申科的影响力不仅来自于他13亿美元的身价,还来自于他曾效力于3位乌克兰总统,并在乌克兰政坛游刃有余的政治经验。他1998年首次当选议员,2002年3月任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2005年2月至9月任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2009年10月9日担任乌克兰外长。
2012年,波罗申科凭借在乌克兰占主导地位的糖果市场和向欧洲扩张的roshen公司,首度跻身全球亿万富豪榜。2013年,他同样榜上有名,并跃升了222个排位,福布斯中文网的数据显示,其个人资产达到了16亿美元。
在乌克兰人看来,波罗申科的糖果生意与其他能源大鳄不同。政治研究员鲁特赛维科说,“波罗申科的生意不是建立在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上。而且,他没有卷入过任何大的丑闻。”
普京:乌克兰正"全面内战" 大选充满不确定性
5月24日报道,乌克兰顿涅茨克一个军事检查站22日晚遭到民兵武装袭击,至少14名政府军士兵被打死。这是乌东部发生冲突以来政府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这一袭击距乌克兰总统大选仅剩3天。乌东南部地区已多次公开表示将抵制大选,从而让此次大选充满不确定性。
资料图:俄总统普京。
俄《观点报》23日以“大选前的清剿”为题称,为保障大选前东南部地区的稳定,乌克兰代行总统职责的议长图尔奇诺夫要求军队继续展开清剿行动。乌国家安全与防御委员会秘书帕鲁比22日表示,乌军方已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民兵控制的地区封锁起来。
据乌克兰自由广播电台报道,22日晚,民兵武装攻击乌政府军的4个地方,其中顿涅茨克市以南的乌军检查站遭袭最为惨重,造成14名乌士兵身亡,另有30人受伤。乌临时总理亚采纽克指责“俄罗斯人参与了这次袭击”。亚采纽克说,“莫斯科试图干扰即将举行的大选”,他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袭击事件。帕鲁比认为,随着选举临近,预期分离主义活动可能会加剧。
据5月24日报道,俄外交部23日回应道,“乌方指责毫无根据,紧急召开安理会会议的建议未必会得到支持”。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由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事件让世界失去信任。恢复这种信任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乌克兰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是由于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一体化协议。而后来呢?在我们的美国和欧洲伙伴支持下发生了国家政变。再后来呢?是混乱,现在我们正看到全面内战。”
23日,俄国防部表示,俄将在“几天内”把部署在俄乌边境附近的军队“100%撤回”,“我们什么都不会留下”,但俄民众对乌大选前景并不看好。俄《消息报》23日援引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不能让国家动荡局势稳定下来。
在乌克兰的不少中国留学生提前结束考试,在大选前回国。据记者了解,敖德萨80%的中国留学生已回国或购买回国机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几乎全部回国或抵达基辅,在基辅的中国留学生也有近一半回国。据在基辅从事建材行业的经理阿廖沙说,总统大选无疑是乌局势的转折点,但是向好还是向坏谁也说不清,“重要的是这场‘乌克兰闹剧’快点结束。”
乌克兰大选在即,美欧警告俄罗斯莫添乱
5月21日晚,乌克兰东部亲俄分裂势力与乌克兰安保人员发生冲突,造成至少8名乌安保人员死亡、18人受伤。尽管乌东部、南部的暴乱令乌克兰政局陷入动荡,但5月25日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仍然没有延期。
由于本次乌克兰大选是在乌克兰重大危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西方与俄罗斯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举行,其背后大国角力令人关注。
美欧或制裁俄能源行业
乌克兰危机未来走向如何,关键之一在于俄罗斯。由于俄政府迟迟不愿承认乌克兰大选的合法性,并屯集5万兵力在俄乌边境,令外界担忧其是否会直接干预即将到来的乌克兰大选。
对此,美欧已采取多重措施,持续警告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必须有所收敛。
美国副总统拜登5月21日在与罗马尼亚总统会面后警告说,如果俄罗斯执意“破坏”乌克兰大选,必将付出更大代价。稍早前,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也在北京表达了欧盟类似的立场。有消息称,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己达成共识,如果俄罗斯破坏此次乌克兰选举,将会面对行业制裁。
今年3月18日,克里米亚公投宣布独立并正式申请加入俄罗斯后,欧盟及美国随即宣布制裁俄罗斯及克里米亚,其中欧盟宣布冻结21名俄罗斯与乌克兰官员的个人资产,并禁止向其发放旅游签证;美国则对7名俄罗斯人和4名乌克兰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总统普京的数名顾问以及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等。
4月28日,美国欧盟就俄罗斯干预乌克兰的问题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美国瞄准了7位俄罗斯高官和17家美国认为与俄总统普京内部圈子有关的企业;欧盟则再制裁15名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本月12日,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又将13名俄罗斯人列入制裁名单,称这些人是破坏乌克兰局势稳定的责任人。名单包括克里姆林宫办公厅副主任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俄罗斯空降部队司令弗拉基米尔·沙马诺夫上将、俄罗斯国家杜马宪法立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普利金、斯拉维扬斯克“人民市长”维亚切斯拉夫·波诺马廖夫等。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已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个人及企业实施了两个阶段的制裁,其中美国已对45人和19家企业采取了制裁行动;欧盟就乌克兰危机制裁个人的总数已近50名。
仔细分析上述受制裁目标就会发现,美欧的制裁措施主要是对人员和企业采取个人限制措施,政治意味多于经济效应,也就是说政治警告的用意多于实际的经济打压。然而,美欧近日透露的“行业制裁”却与之完全不同。稍早前,有美国政府高官透露,各国商议对俄罗斯新一轮的制裁措施,其中可能包括“禁止”对俄罗斯经济进行“新投资”,比如能源领域的投资。
这名美国高官透露说:“讨论中我们达成共识,如果乌克兰选举被破坏,俄罗斯将对此负责,那么我们将必须对某些经济领域实施制裁。”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此前美欧对俄实施的制裁有避重就轻之嫌的话,那么新制裁一旦锁定某些行业,比如能源领域的投资将直击俄罗斯经济要害。
北约军舰加强东欧地区巡逻
除威胁对俄追加新制裁措施外,北约近日也持续向黑海集结军舰,加强东欧地区巡逻。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当地时间20日表示,美国“维拉湾”号导弹巡洋舰将于本周晚些时候进入黑海。2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在罗马尼亚表示,美国海军的“特鲁斯顿”号驱逐舰、“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和“泰勒”号导弹护卫舰都曾进入黑海,还举行了有F-16战机参与的空中演习。
除美国的“维拉湾”号外,有军事消息人士19日称,北约5月底将再向黑海集结两艘军舰,为隶属欧盟海军部队的法国护卫舰“舒尔库夫”号和“德普伊·德·洛梅”号侦察船。后者已于15日抵达保加利亚瓦尔纳港,该舰设备能截获最现代化的信息传输,包括电子邮箱信息和移动电话谈话;而“舒尔库夫”号预计将于5月28日至29日驶入黑海。美国海军“维拉湾”号计划于5月25日驶入,届时黑海将会同时驻扎北约海军的3艘军舰。
此外,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稍早前还证实,北约计划今年6月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新的大规模演习。他援引美国防长哈格尔的话称,军演由两个部分组成,北约10余个成员国及其伙伴国的官兵将参与其中。
尽管柯比否认北约举行军演的计划与乌克兰局势激化有关,但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19日表示,美国和北约武装力量在东欧及俄罗斯边境附近的活动在升级。
同一天,“全俄舰队支持运动”主席米哈伊尔·涅纳舍夫表示,美国和北约向黑海派遣舰船或导致俄罗斯采取回应措施。涅纳舍夫说:“美国在地中海及黑海地区强行实施的神经战和危险游戏,迟早会导致美国居民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看到俄罗斯舰船和潜艇。”他称,美国连同北约其他国家向黑海派遣船只是继续对俄罗斯进行侵略性打压。他强调说:“俄罗斯的兵力和装备足以在地中海、黑海方向捍卫我们的利益。”
俄罗斯的态度“软中有硬”
面对美欧的接连警告,俄罗斯高层尽管仍不愿承认乌克兰大选,但连日来强硬态度似乎有所改变。
21日,俄总统普京称,必须保证所有乌克兰地区都参加,否则乌总统的合法性将遭到质疑。他说,如果新任总统继续对东南部的亲俄势力展开惩罚性行动,那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将不会改善。
普京称,当前危机的重点不在于乌克兰选举本身,而在于基辅同地区建立关系,并强调其中的重点是让“少数民族拥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包括使用其母语的权利”。
尽管普京质疑乌大选,但俄方却留下了后路。俄罗斯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主席斯鲁茨基21日表示,俄罗斯不会派观察员监督乌克兰大选的合法性,但是如果乌大选后可以停止当前东部地区的混乱局面,停止流血事件的发生,那么本次大选也可以被承认是合法的。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表示,目前从乌边境撤离的军队正向俄罗斯基地的火车站和机场移动,预计将在6月1日到达。普京称,下令俄军从乌克兰边境撤离是为了帮助本周日(5月25日)的乌克兰总统选举创造有利条件。但他也指出,由于乌克兰东部持续爆发冲突,俄罗斯可能很难与乌新任总统达成共识。
普京:乌克兰正"全面内战" 大选充满不确定性
5月24日报道,乌克兰顿涅茨克一个军事检查站22日晚遭到民兵武装袭击,至少14名政府军士兵被打死。这是乌东部发生冲突以来政府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这一袭击距乌克兰总统大选仅剩3天。乌东南部地区已多次公开表示将抵制大选,从而让此次大选充满不确定性。
俄《观点报》23日以“大选前的清剿”为题称,为保障大选前东南部地区的稳定,乌克兰代行总统职责的议长图尔奇诺夫要求军队继续展开清剿行动。乌国家安全与防御委员会秘书帕鲁比22日表示,乌军方已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民兵控制的地区封锁起来。
据乌克兰自由广播电台报道,22日晚,民兵武装攻击乌政府军的4个地方,其中顿涅茨克市以南的乌军检查站遭袭最为惨重,造成14名乌士兵身亡,另有30人受伤。乌临时总理亚采纽克指责“俄罗斯人参与了这次袭击”。亚采纽克说,“莫斯科试图干扰即将举行的大选”,他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袭击事件。帕鲁比认为,随着选举临近,预期分离主义活动可能会加剧。
环球时报5月24日报道,俄外交部23日回应道,“乌方指责毫无根据,紧急召开安理会会议的建议未必会得到支持”。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由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事件让世界失去信任。恢复这种信任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乌克兰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是由于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一体化协议。而后来呢?在我们的美国和欧洲伙伴支持下发生了国家政变。再后来呢?是混乱,现在我们正看到全面内战。”
23日,俄国防部表示,俄将在“几天内”把部署在俄乌边境附近的军队“100%撤回”,“我们什么都不会留下”,但俄民众对乌大选前景并不看好。俄《消息报》23日援引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不能让国家动荡局势稳定下来。
在乌克兰的不少中国留学生提前结束考试,在大选前回国。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敖德萨80%的中国留学生已回国或购买回国机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几乎全部回国或抵达基辅,在基辅的中国留学生也有近一半回国。据在基辅从事建材行业的经理阿廖沙说,总统大选无疑是乌局势的转折点,但是向好还是向坏谁也说不清,“重要的是这场‘乌克兰闹剧’快点结束。”
乌克兰大选在即,美欧警告俄罗斯莫添乱
5月21日晚,乌克兰东部亲俄分裂势力与乌克兰安保人员发生冲突,造成至少8名乌安保人员死亡、18人受伤。尽管乌东部、南部的暴乱令乌克兰政局陷入动荡,但5月25日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仍然没有延期。
由于本次乌克兰大选是在乌克兰重大危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西方与俄罗斯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举行,其背后大国角力令人关注。
美欧或制裁俄能源行业
乌克兰危机未来走向如何,关键之一在于俄罗斯。由于俄政府迟迟不愿承认乌克兰大选的合法性,并屯集5万兵力在俄乌边境,令外界担忧其是否会直接干预即将到来的乌克兰大选。
对此,美欧已采取多重措施,持续警告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必须有所收敛。
美国副总统拜登5月21日在与罗马尼亚总统会面后警告说,如果俄罗斯执意“破坏”乌克兰大选,必将付出更大代价。稍早前,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也在北京表达了欧盟类似的立场。有消息称,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己达成共识,如果俄罗斯破坏此次乌克兰选举,将会面对行业制裁。
今年3月18日,克里米亚公投宣布独立并正式申请加入俄罗斯后,欧盟及美国随即宣布制裁俄罗斯及克里米亚,其中欧盟宣布冻结21名俄罗斯与乌克兰官员的个人资产,并禁止向其发放旅游签证;美国则对7名俄罗斯人和4名乌克兰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总统普京的数名顾问以及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等。
4月28日,美国欧盟就俄罗斯干预乌克兰的问题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美国瞄准了7位俄罗斯高官和17家美国认为与俄总统普京内部圈子有关的企业;欧盟则再制裁15名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本月12日,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又将13名俄罗斯人列入制裁名单,称这些人是破坏乌克兰局势稳定的责任人。名单包括克里姆林宫办公厅副主任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俄罗斯空降部队司令弗拉基米尔·沙马诺夫上将、俄罗斯国家杜马宪法立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普利金、斯拉维扬斯克“人民市长”维亚切斯拉夫·波诺马廖夫等。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欧已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个人及企业实施了两个阶段的制裁,其中美国已对45人和19家企业采取了制裁行动;欧盟就乌克兰危机制裁个人的总数已近50名。
仔细分析上述受制裁目标就会发现,美欧的制裁措施主要是对人员和企业采取个人限制措施,政治意味多于经济效应,也就是说政治警告的用意多于实际的经济打压。然而,美欧近日透露的“行业制裁”却与之完全不同。稍早前,有美国政府高官透露,各国商议对俄罗斯新一轮的制裁措施,其中可能包括“禁止”对俄罗斯经济进行“新投资”,比如能源领域的投资。
这名美国高官透露说:“讨论中我们达成共识,如果乌克兰选举被破坏,俄罗斯将对此负责,那么我们将必须对某些经济领域实施制裁。”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此前美欧对俄实施的制裁有避重就轻之嫌的话,那么新制裁一旦锁定某些行业,比如能源领域的投资将直击俄罗斯经济要害。
北约军舰加强东欧地区巡逻
除威胁对俄追加新制裁措施外,北约近日也持续向黑海集结军舰,加强东欧地区巡逻。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当地时间20日表示,美国“维拉湾”号导弹巡洋舰将于本周晚些时候进入黑海。2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在罗马尼亚表示,美国海军的“特鲁斯顿”号驱逐舰、“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和“泰勒”号导弹护卫舰都曾进入黑海,还举行了有F-16战机参与的空中演习。
除美国的“维拉湾”号外,有军事消息人士19日称,北约5月底将再向黑海集结两艘军舰,为隶属欧盟海军部队的法国护卫舰“舒尔库夫”号和“德普伊·德·洛梅”号侦察船。后者已于15日抵达保加利亚瓦尔纳港,该舰设备能截获最现代化的信息传输,包括电子邮箱信息和移动电话谈话;而“舒尔库夫”号预计将于5月28日至29日驶入黑海。美国海军“维拉湾”号计划于5月25日驶入,届时黑海将会同时驻扎北约海军的3艘军舰。
此外,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稍早前还证实,北约计划今年6月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新的大规模演习。他援引美国防长哈格尔的话称,军演由两个部分组成,北约10余个成员国及其伙伴国的官兵将参与其中。
尽管柯比否认北约举行军演的计划与乌克兰局势激化有关,但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19日表示,美国和北约武装力量在东欧及俄罗斯边境附近的活动在升级。
同一天,“全俄舰队支持运动”主席米哈伊尔·涅纳舍夫表示,美国和北约向黑海派遣舰船或导致俄罗斯采取回应措施。涅纳舍夫说:“美国在地中海及黑海地区强行实施的神经战和危险游戏,迟早会导致美国居民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看到俄罗斯舰船和潜艇。”他称,美国连同北约其他国家向黑海派遣船只是继续对俄罗斯进行侵略性打压。他强调说:“俄罗斯的兵力和装备足以在地中海、黑海方向捍卫我们的利益。”
俄罗斯的态度“软中有硬”
面对美欧的接连警告,俄罗斯高层尽管仍不愿承认乌克兰大选,但连日来强硬态度似乎有所改变。
21日,俄总统普京称,必须保证所有乌克兰地区都参加,否则乌总统的合法性将遭到质疑。他说,如果新任总统继续对东南部的亲俄势力展开惩罚性行动,那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将不会改善。
普京称,当前危机的重点不在于乌克兰选举本身,而在于基辅同地区建立关系,并强调其中的重点是让“少数民族拥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包括使用其母语的权利”。
尽管普京质疑乌大选,但俄方却留下了后路。俄罗斯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主席斯鲁茨基21日表示,俄罗斯不会派观察员监督乌克兰大选的合法性,但是如果乌大选后可以停止当前东部地区的混乱局面,停止流血事件的发生,那么本次大选也可以被承认是合法的。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表示,目前从乌边境撤离的军队正向俄罗斯基地的火车站和机场移动,预计将在6月1日到达。普京称,下令俄军从乌克兰边境撤离是为了帮助本周日(5月25日)的乌克兰总统选举创造有利条件。但他也指出,由于乌克兰东部持续爆发冲突,俄罗斯可能很难与乌新任总统达成共识。
泰国陆军司令召集各方:阻止泰国沦为下个乌克兰
5月21日,巴育抵达陆军俱乐部参加会议。
泰国21日进入实施军事管制第二天,陆军司令巴育·占奥差下午召集执政党、反对党、选举委员会高层官员以及亲政府、反政府示威领导人和看守政府总理尼瓦探隆·汶颂拜讪开会,商议当前政治危机的出路。按照巴育的说法,他要阻止泰国沦为又一个“乌克兰或埃及”。美联社评述,巴育以调解人身份召集他们会商,本身就是令人吃惊的事态变化。
军方召集要员开会
军方当天打断全国电视台正常节目播出,宣布巴育召集各方代表当地时间下午1时30分在位于首都曼谷的陆军俱乐部开会,“以平稳化解政治冲突”。
军方发言人说,受邀者包括尼瓦探隆,反政府示威领导人素贴·特素班,支持政府的“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蓬攀,执政的为泰党和最大反对党民主党领导人,以及选举委员会和国会上议院代表。
美联社评述,素贴、乍都蓬等“政敌”在一起开会,不大可能马上拿出解决方案,但巴育以调解人身份召集他们会商,本身就是令人吃惊的事态变化。
按照巴育宣布军管时的说法,如果当前危机持续,国家无法承受。泰国《民族报》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上议院没能找到任命一名“中立”总理、结束危机的方式,而且军方察觉一些对立政党可能介入暴力事件,巴育因而决定实施军管。
尽管军方行动被一些分析师称为“事实政变”或“政变前奏”,定于9月底卸任的巴育说,政治僵局“必须在我退休前迅速解决,否则我不会退休”。
“我不会允许泰国变得像乌克兰或埃及那样。”他在一份军方发布的声明中说。
只扮演倾听者角色
据了解,共40名代表参加会谈,其中包括反政府领导人素贴、“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选委会主席素帕猜、上议院当选议长素拉猜、民主党党首阿披实等。看守总理尼瓦探隆和为泰党党首乍鲁蓬并未到场。
陆军副发言人汶泰在会谈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谈历时2小时,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巴育要求各方代表随后就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并于22日参加在同一地点举行的第二轮对话。
汶泰说,与会各方均表示希望尽快终结乱局,让泰国民众的生活回归平静。他还说,巴育在整个过程中只扮演了倾听者的角色,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
选委会主席素帕猜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会代表并没有就任命一名“中立的”总理进行讨论。
此外,巴育20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否认军管等同“政变”。
一名政府官员21日说,国防部常设秘书办公室代表军方通知看守内阁,禁止使用位于国防部的“和平与秩序管理中心”办公楼。反政府示威者几个月前包围或占据多座政府部门办公楼后,时任总理英拉·西那瓦把这里作为内阁会议的主要场所。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看守政府现在使用一处“安全屋”开会。
下议院选举或推迟
除看守内阁,反对党领导层以及选举委员会21日同样各自召开闭门会议。路透社说,由5名委员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当天上午开会讨论看守政府关于把下议院选举投票日期从7月2日推迟至8月3日的建议。
选举委员会委员颂猜·西素提亚功说,各方都应考虑推迟选举的建议。
“形势现在发生了变化。军事管制法实施了,因此选举委员会、军方和政府应当先会商,”颂猜说,“我现在无法确认选举是否会在8月3日举行。”
看守政府前一天傍晚提议推迟选举,颂猜当时说,尼瓦探隆要求选举委员会在23日前予以答复。
不过,选举委员会秘书长布宗·努拉翁当天晚些时候与巴育会晤后说,军方告诉他,如果选举可能引发流血冲突,或者难以组织,选举委员会应停止筹备工作。
反政府示威者要求一名“中立”的总理上台,通过改革选举制度,终结他信·西那瓦家族长期的影响力。看守政府和为泰党则认为选举是最好的方式,希望凭借农民和城市贫民对他信的支持,赢得选举,保住政权。
□现场
军管第二天士兵人数减少
军管第二天,曼谷街头车来车往,人流不息,同普通的工作日没什么两样。相比军管第一天,戒严士兵人数显著减少,部署在主要路口的士兵大部分已经撤离。
路透社报道,亲政府和反政府示威者并没有散去,但戒严部队把他们限制在不同的集会场所,军管第一天晚上没有出现麻烦。
“军事管制法实施24小时后,我没有看到一个士兵,”在市隆路商业区经营泰式圈饼的小贩汶探·勒帕特拉蓬说,“我只从电视上看到士兵。”
现年50岁的汶探说:“我的生活一点也没有变化。但是,我心里有一点害怕,因为我不知道现在的情况会如何结束。”
泰国新一轮政治危机已经持续大约7个月,引发的暴力事件造成将近30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塔那察证券研究部门主管屏帕卡·尼察加伦说:“随着军管法的实施,我们相信暴力事件会得到遏制。”
潘基文会晤普京 磋商乌克兰叙利亚等地局势
乌克兰内战持续胶着,而亲俄武装正在整军备战。反坦克导弹阵地摆设完毕,步兵战车也已经进入战位。亲俄武装甚至拿出二战时期反坦克步枪进行作战。一场新的厮杀即将到来!
联合国方面20日继续通过联合国总部披露秘书长潘基文的在华活动情况。潘基文当天在上海会晤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联合国发布的消息说,潘基文与普京是借共同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之机举行会晤的。两人就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当前的乌克兰局势和叙利亚局势。
在谈到乌克兰问题时,潘基文和普京都表示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危机,同时展开包容性的政治对话。潘基文表示,即将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将为该国实现长期和平与稳定创造机会”。
乌克兰将于本月25日举行总统选举。俄罗斯外交部此前表示,乌克兰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不符合民主准则”。俄外长拉夫罗夫声称选举“不可能合法”。
在谈到叙利亚问题时,潘基文与普京探讨了政治解决叙危机的可能途径,以及目前叙利亚境内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迫切需要的人道主义援助问题。
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代表今年曾进行了面对面谈判,但由于双方拒绝在关键问题上让步,安理会主要成员国分歧依旧,以及叙利亚政府执意举行大选,令叙利亚问题再度陷入僵局。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代表卜拉希米将在本月底离职。
潘基文还向普京通报了定于今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筹备情况,向他介绍了这次峰会的主要目标。
另外,潘基文就20日在莫斯科城郊发生的火车相撞事故向普京表示哀悼,祝愿伤者早日康复。莫斯科城郊当天发生两列火车相撞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25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