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世界文明 > 正文 >

春秋第一代霸主齐国灭亡缺盟友四面树敌

2014-06-05 16:26:0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国出现于西周时期,国君姜姓,吕氏,故称吕氏齐国,史称吕齐。 当时周武王为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于齐(今湖南),后来由于三监之乱的发生周公被逼东征,最后将齐国迁

  宋国夹在齐、楚、魏之间,不仅楚、魏对宋都怀有非分之想,秦国更想得到,齐攻宋定使齐成为众矢之的,使得五国对秦的联军阵线遭受破坏。

  公元前287年,韩、赵、魏、燕、齐5国攻秦。这五个国家其实是同床异梦:齐国的目的在于攻宋,苏秦是为燕国联络赵、魏以图结成反齐联盟,赵、魏两国国君虽有心伐秦,但魏国新败,元气大伤,并不想出大力,赵国的军事统率权力则全操握于李兑之手。所以,声势浩大的反秦联军始终徘徊观望,谁也不去认真进攻。而在这过程中,内部矛盾却又逐渐暴露出来:齐国准备暗地同秦讲和,以利于自己灭宋;燕国则加紧拉拢三晋;考虑到齐灭宋后会对自己构成直接的威胁,三晋也就很快与燕联合起来。

  战国时期发生的大的合纵行动,比如:公元前298年齐国发动的齐、魏、韩3国攻秦,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统率的燕、秦、韩、赵、魏5国攻齐,公元前257年赵、魏、楚解邯郸之围的3国抗秦,公元前247年魏国信陵君无忌率领的赵、魏、韩、楚、燕5国攻秦,公元前241年赵将庞煖指挥的赵、魏、韩、楚、燕5国攻秦。另外只有倡议而没有组织的就更多了。

  这些合纵运动,除了燕将乐毅指挥的5国攻齐,掠取了齐国70余城,导致齐国几乎亡国,其余对秦的合纵,或者归于失败,或者收效不大。从总体以及最后的结局看,合纵抗秦是失败的。

  各自的小算盘与心理需求,定然导致行动上的互相掣肘,这是合纵失败的必然--受伤的总是齐国。

  五国联军解散后,齐国经过3次进攻,终于在公元前286年将宋国灭掉。宋国一灭,燕与三晋的反齐联盟更趋紧密。这可以说是齐国盛衰之间的转折点。

  伐宋让五国感受到齐国的压力与威胁,自然是有利于秦国的。所以伐宋是苏秦孤立齐国,让齐国成为六国公敌的一种策略。因为“称帝”会得到虚名,“伐宋”会得到实地,这两种选择都会引来其他六国的警惕,并授人以柄。从虚名的咋呼到真正的兵戎相见,甚至是师出无名,自然会引起公愤。

  齐国去帝,迫使秦国也只得去帝。秦国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天下士人的辱骂和拒斥。秦、齐称帝在公元前288年10月到12月,仅两个月的时间,犹如昙花一现。但恰恰是这一噱头,使得秦国化解了六国合纵的压力,并将矛头转向了齐国身上。

  秦王抓紧时机,亲自出行,先后与楚顷襄王、赵惠文王、魏昭王、韩厘王相会,促成了燕、秦、韩、魏、赵5国合兵伐齐。联军由燕将乐毅统一指挥,攻入齐都临淄,令齐国几乎亡国。虽然后来齐军反攻,收复失地,但齐国已远非秦的对手,秦国的主攻方向,此后就转向三晋和楚国了。

  所以虽然“帝号”是否是秦国针对齐国的一个阴谋,但对齐国而言是,不管是接受“帝位”还是灭宋,都是“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选择。也正是这个由头,给齐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个问题已经难以考证,但齐国自然是被苏秦利用了。因为一旦齐国吞并了宋国,就会给赵国带来唇亡齿寒的感觉,同时也会给魏国与楚国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把齐国当成是称霸的绊脚石,加之燕国与齐国的世仇。所以齐国由于图谋伐宋,而成为六国的公敌,是必然的结果。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