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国灭宋的事情上,齐王想必是感受到来自燕赵魏的威胁,想通过拿下宋国以扩充地盘。
这也不无道理,毕竟战争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土地是一寸寸地拿下的。所以秦孝公割让秦东及函谷关的土地给魏国,魏惠王先拿地之后转手就联合山东五国分秦也是有道理的;而楚国受制于张仪,听信其割让600里商於之地,而与齐国交恶,也是必然;郑袖听信靳尚的挑唆,认为楚怀王会贪图秦国的六个县与美人而抛弃自己,也是有道理的。
道理是道理,但重要的是要能够自我把持,不听别人的蛊惑。
图名与争地,这历来是国家之间争夺的重点,没有任何一个君主希望看到“卧榻之旁有他人安睡”的,因而更多的是心理战,大秦统一是以商鞅变法为政治与经济基础,以嬴政在军事上的摧枯拉朽为结局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得益于诸侯之间,特别是在图名、征地、联盟、背盟、行动、言论之间的矛盾的。更大的作用在心理的贪婪与恐惧。
研究历史的最忌讳的是以今人之角度与智慧去对先人进行点评,设身处地,今人注定不如古人。
环顾周遭,想想齐国的灭亡,是否有更值得我们忧虑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