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为齐王何等富贵!悔不该听信后胜之言,成了亡国贱俘,受此饥寒,生死难料。不数日郁郁饥饿而死,从人俱逃。
在很大程度上,齐国是自己的掘墓人。
首先、在管仲的推波助澜下,齐国的奢侈之风一步步升级,齐人的重功传统逐渐被趋利所代替,并向私利和唯利发展。其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胜过了对军功的向往。
“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荀子·强国》)
其次、整个国家一派歌舞升平,朝野上大形成一种追名逐利之风。到战国时期,奢侈之风,愈演愈烈,在民间也有了广泛的市场。张仪说齐王时说:“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
第三、当时的齐国到处弥漫着一派玩物丧志,不思征战的风习了,这种民风直接影响到国防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国君“不修守战之备”、老百姓则完全丧失战斗性,当秦国大军压境时,就出现了“民莫敢格者”的结果。
第四、卖国求利之徒直接断送齐国的命运。齐国开始采用“事秦谨”的态度,坐视秦剪灭赵、韩、魏、燕、楚五国。这既是秦国所期望的,更使得自己成为温水中被煮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