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回顾齐国灭亡的五部曲:
首先:五国相王--初步得到诸侯的反感:
齐国在春秋时期是超级大国,虽然军事实力时强时弱,但综合国力一直是天下第一,齐国财大气粗,打仗输得起。更有孙膑、田忌、田单等著名将领,谁都不敢小视齐国的力量,但这也使得齐国逐渐遭遇在诸侯之中失去了联盟,并自绝于诸侯。
在秦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张仪倡导连横策略,约齐国和楚国的大臣相会,以图联络齐、楚向魏国进攻。公孙衍跑到魏国,建议魏王广结与国,以相抗衡。在秦齐楚相会的同一年,魏国也约集韩、赵、燕、中山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但齐国却借口中山国小,反对它称王。齐对赵、魏扬言:“与中山并称王,实乃莫大的耻辱,愿和大国一起讨伐,不许中山称王。”
中山王十分恐惧,连忙派大臣张登带重金去见齐国的权臣田婴。田婴听了张登的一番说辞,也就许诺中山称王。张登随后又去对赵国和魏国说,齐国本来羞与中山一起称王,现在它想利用中山的军队来攻打魏国的河东地区,所以又准允中山称王了。至于齐国是否真的想利用中山攻打魏国,已经难有史料考证,但听张登这么一说,赵国、魏国对齐国很是反感,更加保护和支持中山称王。
其次,隔岸观火--成就了秦国的远交近攻,逐步使自己众叛亲离:
苏秦不仅企图进一步破坏秦、齐关系,而且结成反齐联盟,他奔波于燕、齐、赵、魏、韩之间,积极地与奉阳君、孟尝君、韩珉、周最、韩余为等各国重臣串联,策动合纵运动。
在秦国对外进攻的时候,齐国从来都不对秦国的对手给予支持与援助,可谓对外迎合了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破坏了合纵之盟,给了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并失去了其他诸侯国的支持;齐王建六年(公元前259年),秦攻赵、齐与楚出兵相救,但赵国无粮可继,向齐国借粮,齐国没有答应借给他,可见这次与楚救赵也是做做样子而已,结果长平一役,赵军大败,秦将王翦坑杀赵国降率4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