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租房住:仅买木板床

2014-06-05 16:53:2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时,那时(他们)可怜得很,只买了张木板床、一张条桌。到杨开慧怀孕后,杨老太太(指杨开慧的母亲)才搬来(同住)。

  1936年邹欠白在《长沙市指南》中说,长沙消费很高,每月要有20元才能在长沙生活,“白居”“大不易”,因为拥有44万人口的长沙是一座省会城市,“长沙生活程度历来高于各市县。”在长沙一户普通小家庭,月收入20元,算是最正常的家庭收入标准。但1935年,因银价低落,20元的家庭收入,已让不少家庭有“不足开支之苦”。20元收入,在1935年的长沙仅能开支如下:

  租赁小房两间,租金5元/月;次号米一石,供六口之家吃喝,8元/月;另,日常伙食杂用、人情南北往来等项最少开支:7元/月。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长沙生活,普通市民家庭开支以20元为低限,服饰等项尚未计算在20元/月之内。当年长沙最标准的工资,刚刚能够用来租房,勉强保持温饱,至于想要积蓄买房,简直就是做梦,所以大多数人,只好租房住,即《长沙市指南》所总结的:“(长沙市民)少有自营房屋者,大都赁屋而居。”

  那么手中掌有大量房屋的人是些什么人呢?

  据民国湖南报纸分析,这些人以晚清湘军崛起后而形成的“富二代”、“官二代”居多,他们守着的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家庭在长沙市的“祖业”,不愿意出卖、玷污家风,而宁愿对外出租;此外,随着商业的发达,也有经商的发了财,在城市中开始购买现房或自建房屋。

  总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国初期的长沙住房,自住率相对很低。根据1949年的统计数据,1949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12平方公里,其中私有土地约占93%;城区房屋建筑面积为482.75万平方米,其中私有房屋占64.64%。其实除了私有房屋外,有些房屋为学校、庙宇等机构所控制。所以1948年《湖南国民日报》一则社论认为,一万人控制着全市无房的三四十万人。

  城市蚁族,怎样才能租住新建的廉租房

  1935年1月,浏城桥外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落成,这是长沙楼市中第一次出现“廉租房”。

  对于在城市出卖苦力的蚁族来说,长沙城内的洋房、独宅,炫目的水泥钢筋建筑物,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住”的景物,于是因兵灾、水灾、旱灾及农村破产等原因而在城市近郊聚集的越来越多的“蚁族”,开始在长沙近郊营造贫民窟。这中间以小吴门火车站旁的煤灰堆贫民窟最著名,也最影响长沙市容,而且小吴门煤灰堆靠近火车站,人流复杂,容易形成长沙严重的消防和治安隐患。

  1934年,长沙市政府决定拆迁在小吴门外、靠近火车站的煤灰堆贫民窟。该处贫民窟,原系用城市煤灰泥屑填塞而成,污水横流,人群复杂。为了改变煤灰堆脏乱差的面目,长沙市政府决定在浏阳门贫民工艺场旁拨出一大片土地来建筑湖南第一处廉租房小区,即长沙市第一平民住宅。等第一平民住宅建成后,即开始对煤灰堆进行清剿和拆迁。这一次拆迁是成功的,而长沙市平民第一住宅也因为廉租房管理严格、廉洁奉公且相对公平而屡受各处表扬。

  1937年湖南《观察日报》就写道:“长沙有整洁的平民住宅……该处住宅区,坐落在南郊广阔的公路旁边,紧靠着贫民工艺场……(这里)就像上海的弄堂巷子一样,144间灰色的小楼房排列成7条整齐的行列:直的2行,横的5行。行列与行列之间,又相隔着一丈左右宽阔的沙土道路,一枝一枝的树木横站在左右。外来的旅人,要不是看清楚园前门口的名称,谁又能相信,那些房屋里面的居民,是人力车夫,是小贩,是报童,甚至是更清寒的百姓呢?”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