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来水污染的隐患早已浮现。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贾家堡村的自来水污染现场如今已拉起警戒线,《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这条长约3公里的自流沟附近,就是兰州石化的工厂,矗立的油罐和交错的管线到处都是,在地下还有众多化工管道与自流沟交叉穿过,一旦石化工厂或者管道发生泄漏,就会殃及自流沟。
但这种并存的局面还是持续了很多年,即使在兰州石化发生两次泄漏事故的情况下,这样巨大的风险还是未能引起供水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根据兰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的表述,自流沟建成投用至今已运行近60年。上世纪80年代的泄漏事件发生后并未就此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80年代的泄漏事故导致一些有机物质渗到地下,随着地下水从高往低运动,而自流沟埋深四五米,处于地下水下游,阻挡了地下水的运动,在自流沟一侧形成了地下水滞留区。而自流沟是水泥结构,每隔一段有一条收缩缝,自流沟的设计寿期到了以后,收缩缝老化,滞留区的含苯地下水通过收缩缝进入自流沟,进而污染到水质。
据了解,此次事件中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其前身是兰州供水集团,2007年接受了法国威立雅集团以溢价1倍的17.1亿元入股,占总股份的45%,该公司负责兰州城关、西固、七里河、安宁四个区的240万人的供水。而作为全世界水务领域排名第一的法国威立雅集团,其业务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但其因在青岛、上海、海口等地多次出现自来水安全问题而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