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这与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存在的“学而优则仕”的信条有很大关系,这个信条就是将做官当作人生奋斗中唯一的、最高的目标。因为做官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能摆脱体力劳动进入“治人”者的行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了官就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同时,“升官”与“发财”是紧密相连的,“千里做官为求财”,一旦获得官职,发财之路便打开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家中有一人做官,不但能光宗耀祖,而且整个家族也跟着沾光。
“强大的‘官本位’思维惯性使得一些人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膜拜,几乎毫不怀疑地坚信,只要有了权力,就会有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说,尽管改革开放后,改变命运的机会增多了,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2 ●公务员是“铁饭碗”
2004年,哈尔滨人江风(化名)大学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应聘到了一家世界排名前十的外企,工作地点在北京。工作两年,江风的月薪已经达到了2万元以上,算上各种报销补助,月入3万元,每个季度、年终都有奖金,各种保险一一俱全,公司的其他待遇也能让他过上很体面的生活。但是,2009年,江风还是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他放弃了外企的工作,考入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些朋友对此很不理解,江风承认自己也确实是挣扎了好久,但最终还是选择当公务员。
“这个工作毕竟是一辈子的铁饭碗,不出大的意外是不可能被辞退的,但外企就不一样了,不仅竞争激烈,一着不慎就可能丢掉工作,干着没有安全感。”江风说,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看着卡里的数字,他舒了一口气。“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基本工资是不高,但各种补助很多,最重要的是,当我退休后,我会一直赚着在职时一样的月薪,直到死,这个很吸引我。”江风考上公务员后,他的父母都很高兴,在他们眼中,这才是正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