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战略观察 > 全球视野 > 正文 >

算算账,日本装备质次价高,究竟谁会买?

2014-06-07 14:32:5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将始自1976年的全面禁止出口武器政策全面颠覆,大幅度放宽了出口武器的限制...

  丰和工业(Howa)生产的64式(上)与89式小铳除极其昂贵外,设计思想是奇葩的“单发当狙击步枪,连发当机枪,上刺刀能白刃战”,因此配有长的不可思议的刺刀,且厂方报出的靶场测试数据优秀的不可思议,自卫队却持相反意见

  相比之下,日本的导弹产品倒还说得过去,特别是技术难度不高的反舰导弹和新近装备的防空导弹。不过即使这些武器,也不能避免日本武器的另一个软肋。

  买不起的日本造

  质量上马马虎虎的日本军火,在价格上却是毫不含糊。随意从日本防卫省的预算中挑选几个数据便能看个大概:2013年日本自卫队采购6949支自动步枪,预算19亿日元,每支步枪大约需要1.6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性能更好的解放军95式自动步枪的采购价格不到日本步枪的一半;同年采购14辆10式中型坦克,预算139亿日元,单价折合美元近1000万,两倍于同时期中国MBT2000坦克的出口价(性能上反倒是MBT2000更加优秀);同年采购的一艘常规潜艇预算547亿日元,约合5.27亿美元。相比之下,包括各类售后服务和维修在内,德国最先进的214型潜艇的出口价格也不到5亿美元。

  高价格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日本本土劳动力成本高昂,武器研发耗费原本就高;二是日本工程师向来有用高技术解决低技术问题的工程传统,在武器上使用许多不必要的高成本、高技术零件,导致成本攀升;三是日本武器的产量很少,生产线建设等费用分摊在采购经费上,推高了武器的价格。

  日本这些性能平平的武器,需要的价格要数倍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种装备出口,显然毫无竞争力,不可能获得买家的青睐。虽然日本提出将对别国的援助直接转为军事援助,以帮助受援国采购武器装备,但2012年日本对外援助实际为106亿美元,即使其中有部分军事援助项目,面对昂贵的日本武器,其采购规模也十分有限。更何况日本大多数ODA只是贷款,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接收国而言,用贷款购买质次价高又不亟需的武器,将使他们背上更加沉重的负担。

  日本最先进的“苍龙”级常规潜艇,潜艇也许是日本军售最良心的产品,可是即使有买家日本也不敢卖

  有媒体曾提出,日本之前的军用装备之所以价格昂贵,是因为产量太少,分摊的生产线、工艺成本以及人员维持的成本过高。一旦日本军备对外实现大批量出口,成本会大幅降低,甚至会低于欧美产品——日本汽车相对欧美产品以价格便宜着称,这表明善于精打细算的日本企业在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殊不知这种假设缺少可比性。各国武器基本都是在本国量产降低成本之后才实现出口的,除非是专门设计的出口装备,否则希望找一个“冤大头”买家来承担降低成本的初期投入的设想多少有些天真。日本轿车确实比起许多欧美轿车价格便宜,但这更多的是日本缩减车辆配置的结果——使用低价低性能的喇叭、使用成本低功率小的引擎、减轻车身甚至取消结构加强部件。这些措施对汽车来说往往意味着安全性的降低,对于武器来说则是性能的直接缩水,这是买方所无法接受的。

  至于“产量增加后成本低于欧美产品”则更是捕风捉影,日本战后的军事工业从来就没有为大规模生产武器做好准备。尽管不断有人用诸如日本汽车产量巨大,汽车生产能力换算后可以生产多少坦克的说辞危言耸听,但现代坦克与汽车的制造工艺已经完全不同,根本无法换算,想用加工几毫米厚铝板、4缸汽油机的小轿车生产设备和工人队伍来加工数十毫米厚的钢装甲或者12缸的重型柴油机在技术上根本行不通,更不用说现代装甲车辆所独有的炮钢、复合装甲。电子火控系统等等子系统的生产了。

  日本自战后至今,坦克产量每年平均只有50-60辆,即使冷战高峰时期也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坦克的产量又进一步下降,甚至一度跌至每年几辆的水平,大量的熟练工人也必然在这一时期流失,即使努力恢复,每年几十辆坦克的产量也已经是其产能极限了。用这种工业能力同年产坦克数百辆的中、美、俄等国家比较“降低成本”,不吝于异想天开。

  不先进,买不起,造不出,光是这些就足够日本武器出口商头疼一阵子了,不过比起国际武器交易市场上的“潜规则”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