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些执法船建成之前,眼下的中日海上执法船力量对比,天平确实是向日本倾斜的。目前,日本1000吨以上执法船多达100多艘,1000吨以下各类执法船更是有500多艘。王晓鹏说:“日本海保厅历史悠久,体系完备,力量强大,并且配备武器。”对于并不配备重武器的中国执法船,王晓鹏也指出了优势所在:“中国海警局拥有中国特色的执法力量,享有行政执法权和警察权,对他国非法侵渔这样的流动性作案,可以抵近观察;对于非法油气开采和非法测量活动,可以登临检查。中国执法力量可以和海军力量两相配合,双保险。”
海洋执法,当然只是中日较量的领域之一。在年初的舌战中,中日两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和林景一将“战场”搬到了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节目。在“伏地魔”来“伏地魔”去的争执中,人们的视线特别是媒体的视线也被牵引到骂战里。此时,日本悄悄加快相关作业,把作为日本领海范围设定基点的400个离岛中的280个无主的无人岛国有化,可谓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晓鹏告诉《新民周刊》:“自民党参议员卫藤晟一为280个离岛国有化问题,还特为前往美国进行通报。日本在280个离岛国有化后,害怕有关国家注意,马上批驳中国的‘南海渔业新规’,再一次想转移视线。而中国‘南海渔业新规’其实早在2013年11月就已经披露,日本早不批晚不批,恰恰在这时候批之,目的显而易见。”
与直接的军事冲突相比,海洋执法领域、外交领域、利用大众媒体领域,乃至对内行政领域的较量、工作、部署,可谓是烈度较低,却更需要智慧的一个战场。在这个战场的背后,更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靠山。而两国全方位的竞争,则需要更大的智慧,以赢得文化之争、价值观之争。
当然,中日交恶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日本的右倾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认为,这是冷战结束后的结构性原因,也是中日关系四个待解的绳结——一是中日存在安全困境,二是两国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冲突,三是实力对比相对平衡,四是国民感情恶化。
对东亚各国关系有独到研究的邓聿文先生更是直指:“中日自2012年9月以来的这场博弈,其深层因素是东亚首次出现两强并立,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心理准备尚未调适好。从这个背景看,中日两国迟早要发生一场对抗与危机,即便不在钓鱼岛,也会在其他方面。”
至于中国本身,恰如王晓鹏所说:“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国若要四海升平,核心价值观这个‘本’一定要立起来。”
国运之路在脚下
李鸿章去世一百多年了,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收复了甲午失地,如今可谓国富兵强,然而,海外尘氛是否熄灭了呢?其实,别说海外尘氛,即使中国自身,还远未完成国家的统一之路,单单一个台湾问题,就仍极大地考验着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