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军事影视 > 正文 >

国民党看《血战台儿庄》:大陆承认我们抗战了

2014-06-09 09:04:44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血战台儿庄》是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由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导演,是大陆影坛第一部以正面而肯定的态度来拍一场由国民党军队打胜仗的战役。

当时,适逢已80岁高龄的荷兰着名电影导演伊文思访华。听说有个关于台儿庄会战的剧本座谈会,他刚下飞机,就要求参加会议。伊文思向主创人员介绍了自己47年前在台儿庄的情况:他从西班牙前线来到中国,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台儿庄战事接近尾声时,他和爱泼斯坦等外国记者一起探访台儿庄,用摄像机为中国抗战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后来,他把在台儿庄会战中拍摄的那些镜头,编辑到纪录片《四万万同胞》里面,在世界各地放映。《血战台儿庄》中诸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许多动人的场景,都取材于这部着名纪录片的真实镜头。

《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在经过多方研讨,前前后后17次修改定稿之后,终于投拍。1986年2月5日,广西电影制片厂《血战台儿庄》摄制组正式成立。2月16日,大年初六,大小9辆汽车,满载着摄影器材和各种物资,浩浩荡荡地开赴山东外景地。

作为两国军队武力的残酷争斗和两个民族意志的顽强较量,台儿庄大战的惨烈程度不容回避。一个“血”字贯穿全剧,从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到台儿庄保卫战,影片选取的每一个会战关节,无不是血染的画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的结尾,那个表现“血肉长城”意境的长四分钟的镜头。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响起三次的同时,画面进入残破的城墙一隅:城头,水边,日军丢弃的铁甲坦克旁,成百上千具尸体铺成一条血路,中国军队的灰色军装和侵华日军的黄色军装几乎斑驳难辨;余火还在燃烧,浓烟还在弥漫,一面残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城墙的最高点……

其实,影片结尾原本是“全国人民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杨光远和剧组人员却总感到这样的结束分量不够。“眼前是一幅残垣断壁的景象……到处一片狼藉……”剧组在台儿庄发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当时曾访问台儿庄的《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文章。杨光远由此受到启发,将结尾改为“血肉长城”——对于血战的胜利,悲壮比欢乐更有力量。

1986年6月,李宗仁将军惟一的儿子李幼邻先生在美国得知拍摄《血战台儿庄》的消息后,马上从美国赶回祖国探亲。飞机一落地,就说:“我先不去宾馆,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陈敦德告诉他:“电影正在最后制作之中,音乐还没有最后合成。”李幼邻急不可待地要求说:“没关系,我就想马上看到。”在得到电影局同意之后,他观看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看了不到十分钟,他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紧紧握住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来的手,连声说:“太像我父亲了,太像我父亲了!”

9月15日,《血战台儿庄》完成了送审的混录双片。10月22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分管意识形态的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等到电影局,审查影片《血战台儿庄》。担心影片被“毙掉”的杨光远是带着毛主席语录去的,因为台儿庄大战后,毛主席曾说过:“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影片审查顺利地通过了。习仲勋紧紧握住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