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刘邓大军以主力转出外线机动作战,吸引围攻大别山的“国军”追随行动,留置一部在大别山继续建立根据地。对于转出外线所取的方向,判断有二:向西越过平汉铁路到桐柏山去和向北越过淮河到淮北去。并认为主力向西到桐柏山去的可能性较大(实际上这种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刘邓大军在淮北平原建立根据地困难,“国军”的整十一师等重装备部队在那里发挥力量;同时认为在信潢公路上有整十一师及整十师“堵截”,信潢公路的北面又有淮河,刘邓大军主力如果由这方面向北转移,既要突破信潢公路“国军”的防线,突过后又马上要渡淮河,渡河在时间上总不免要受到迟滞,信潢公路线上的“国军”就可以追击到淮河南岸捕捉歼灭(我当时对于淮河能徒涉的情况是不清楚的,更不知道息县附近能够大正面的徒涉)。至于对解放军向西越过平汉路到桐柏山去的对策如何呢?认为堵截的任务在武汉行辕方面。信阳以南平汉路线上的兵力薄弱,这就决定于后续兵团是否及时到达了。
白崇禧由九江飞汉口
整四十八、整七师、整二十八师大概到达到叶家集、金家集、英山、洗马畈、浠水之线时,白崇禧认为随着情况的发展战场的重心已经西移,必须到武汉去指挥才能捕捉战机。因此他率领副参谋长赵援、第三处代处长戈鸣、随从秘书杨受琼、无线电报话机一班和几个警卫人员从九江飞往汉口,九江指挥部由参谋长徐祖诒负责。白崇禧到汉口后由武汉行辕招待,驻在经常为蒋介石准备的但不怎么大的楼房里,这里就成为“国防部九江指挥部”暂时的前进指挥所,由这里可以用长途电话与南京、九江、合肥、信阳、徐州……联络,用无线电报话机与整四十八师、整七师等作战部队联络。而九江指挥部可用无线电与所属作战部队旅以上的司令部和个别独立行动的团部联络。徐祖诒在九江经常将九江指挥部所得的重要情况和幕僚对作战指导上的意见用长途电话向白崇禧汇报。在这里和武汉行辕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武汉行辕主任程潜对白崇禧的态度是很和顺的,白崇禧要武汉行辕所属的部队怎样办就怎样办,干脆叫他的主要参谋人员去参加白崇禧所主持的作战会报,听白崇禧的指示办理,完全符合白崇禧把武汉行辕的作战指挥权逐次抓过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