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主席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如果说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方面的体现,那么在中美之间探索出一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必须解答好的重大命题。如果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取总体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目标,那么处理好中美关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两国面临的唯一正确选择。二战结束以来,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并蓬勃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呈群体性崛起之势,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那种少数几个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局面越来越难以为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各国之间相互依存之深前所未有,那种追求我赢你输、搞集团对抗的做法也越来越行不通。中美关系在世界格局演变中发展,经历了曲折起伏,也积累了经验教训。两国避免重蹈大国冲突的历史覆辙,探索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应时而生。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开辟国际关系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一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不同,两国关系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牵动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从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磨难中走来,格外珍惜和平,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可贵,决意打破所谓“国强必霸”铁律,走出一条大国复兴图强的新路。中美跨越所谓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新路上走起来、走下去,将有力促进大国之间良性互动,推动世界平衡、稳定发展。正如基辛格博士《论中国》一书的结束语所说,倘若美国和中国能够同心协力建设世界,那将是何等大的成就。
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必要,也完全可能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之间业已达成的战略共识。双方认识到,合作共赢是两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2011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中美双方达成“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识。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指出,中美要走新型合作伙伴之路,“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建设积极合作关系树立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典范”。中方的建设性主张得到美方的积极呼应。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等美国领导人多次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美中两国可以向世界证明,美中关系的未来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政府换届后的首次元首会晤。双方一致同意,中美将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向世界发出了中美致力于寻求合作的积极信号。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再次会晤,重申共同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确保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不仅有共识,也有基础。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35年来,中美关系走过风风雨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中美利益交融格局持续深化。201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达5210亿美元,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已连续10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两国对话沟通管道日趋完备。过去5年中,中美元首进行了15次会晤,其频繁程度在大国当中是少有的。两国还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90多个对话与合作机制。民间交往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现在每天两国有超过1万人往返太平洋两岸。两国已建立起41对友好省州和201对友好城市关系。双方每年互派留学生达10万人。中美在国际事务中都需要彼此的支持与合作。无论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上,还是在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美都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