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战是败不起的,所以战争很可能会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在中国生活水平的下降可能引爆人民不满情绪。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5%和9。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承认,增收的难度确实在加大。
盛来运指出了回落的几个原因。企业效益下滑,工资性收入降低;农产品价格增速放缓;外部的经济环境趋紧。 居民收入名义上的增长几乎全被7-8%的通胀所抵消。
总之,中国百姓开始感到中国经济奇迹不再像先前那样光彩照人。基于出口和廉价劳动力的经济模式已经黔驴技穷。最终结果就是GDP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从7。7%降至7。5%。俄罗斯政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安德烈·维诺格拉多夫指出,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
他说:“根据许多专家的意见,这是相当低的增速。指的倒不是7。5%这个绝对数字,而是中国的整个形势。根据各种评估,降到7-6%——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现在,李克强政府不得不让GDP增长维持在下限7。5%和上限8%之间。但是在第一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许多企业因效益差给自己的员工放长假,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增速维持在上限8%, 通胀就会上升。而这将引发新一轮人民不满的浪潮,况且这种不满将越来越难控制。
无论是失业率增加还是通胀上升,都会对中国政府依靠内需的计划以沉重打击。安德烈·维诺格拉多夫认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下降的计划就有可能流产。
他说:“中国内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比如,去年。 但是现在这种增速也开始回落。原来,中国没有太多能保证内需增长以及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的可能性和资源。提高经济增速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投资的增长。但是近年来投资效益也大大降低。”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导致对进口原料和工业商品需求的降低。结果,许多基于国内市场的企业的股票开始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