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加拿大将派6架战机参加北约在东欧的行动”:加拿大总理哈珀4月17日宣布,加拿大将派6架CF-18S战机参加北约在东欧的行动。哈珀在一份声明中说,应北约的要求,加拿大将派战机参加北约在东欧的行动,以应对乌克兰东部日益紧张的局势。。。
大家看,加拿大的作用,就是“带头示范”——向我看齐!向前走!
3)澳大利亚。在上次加拿大“召回”驻俄大使时,澳大利亚作了一个“反向”动作予以配合——“召见”俄罗斯大使(与澳大利亚同时“召见”俄罗斯大使的,还有新西兰),对俄罗斯的“动武威胁”表示“严重关切”。现在,因“分工不同”——澳大利亚“接手”马航搜寻、调查之“协调工作”——澳大利亚在乌克兰之局中表现减少,且还有“讨好”俄罗斯之举——“澳大利亚官员:俄罗斯将参加布里斯班G20峰会”。。。以后,随着马航事件的了结,相信澳大利亚又会在乌克兰之局中“参战”。
4)以色列。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色列被“允许”在乌克兰之局中,保持“中立”。3月27日,在无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大会表决克里米亚公投案中,以色列因“缺席”投票而招致美国“不满”。以色列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要求提高薪水的外交官当时在罢工,因此没有参与联大投票”。一场没有约束力、儿戏般的投票,引发一个儿戏般的“缺席”理由,最终引发美帝的“不满”——这当然也是“儿戏般”的“不满”。正如在针对中国的马航事件中,加拿大始终保持缄默一样,在针对俄罗斯的乌克兰之局中,也需要以色列“脱离”美英帝国,至少表面保持“中立”。内塔尼亚胡也因此获得与普京“通话”的“奖赏”。
2,日本。
自乌克兰之局以来,日本几乎没有花费什么代价,就取得了两大成果:
其一,通过一骑突出G7阵线,安倍出席索契冬运会开幕式,显示了其“独立性”;
其二,辅助性利用“外相岸田可能4月下旬访俄”,胁迫奥巴马来日本当国宾、住两晚。
但日本根本不满足这些。它的胃口很大,比如——
——“日外相:日本愿在核不扩散运动中起领导作用”
——“安倍称行使集体自卫权获美方支持‘心里有底’”
——要求奥巴马访日时就钓鱼岛“发表公开声明”
。。。
更耐人寻味的是:安倍在会见施泰因迈尔时,“欲就乌克兰问题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