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五年六月初三日奏:“也速歹儿使伯颜出、布阑奚两个使臣奏将来:'俺管着底探马赤军每根底,和雇和买着有。'”么道,奏呵,“休与者。”么道,圣旨有呵,回奏说有:“俺上位奏了,'斡端里、金齿里、云南里远处出军去了的奥鲁每根底,和雇和买休交着者。'文书行来。”么道,奏呵,“你如今怕指例也者。”么道,圣旨有呵,回奏:“是指例有。”么道,奏呵,“这般者。斡端等远处出军了底奥鲁每根底,休要者。别个每根底,依体例要者。”么道。钦此。
也速歹儿,《元史》中写作也速带儿,自至元三年(1266)四川行枢密院改为行中书省,就与赛典赤一起在四川行省任职。当时官府向镇戍边远地区的探马赤军强制购买货物和雇佣服役,给探马赤军及军人家属造成了很大负担,他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遣使臣上奏,请求停止这一行为,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请求。在这份文件里,斡端(今新疆和田)、金齿、云南在忽必烈看来,都是极远的地方,而“金齿”与“云南”并提,此处“云南”指的就是大理。拉施都丁将“大理”与“云南”视为两个国家,与《元史·地理志》相合,比《元典章》收录的文件更加准确。忽必烈远征云南的目的,正如拉施都丁《史集》所记载的那样,是为了获取军粮而采取的行动。
三、遭到罢免
忽必烈于1253年十二月包围了大理都城,“国主段兴智及其柄臣高泰祥背城出战,大败。又使招之,三返弗听,下令攻之,东、西道兵亦至,乃登点苍,临视城中。城中宵溃,兴智奔善阐,追及泰祥于姚州,俘,斩以狥。分兵略地,所向皆下,惟善阐未附。”国主段兴智和权臣高泰祥出城迎敌,被忽必烈击败,大理城很快被攻下,段兴智逃到了善阐(今云南昆明),高泰祥逃到姚州(今云南姚安),被蒙古军俘虏并处死。忽必烈分兵攻打尚未投降的州县,虽然善阐尚未攻下,但平定云南大局已定,他于1254年春天返回六盘山,留下先锋兀良合台经略云南。“自出师至此,凡二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乌、白等蛮三十七部。兵威所加,无不款附。”五城,指元初在云南设治的五个地区,也就是《元史·世祖纪》中的大理(合剌章)、善阐(押赤)、茶罕章、赤秃哥儿(赤科)、金齿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