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国民党坚决灭红军对红军的碉堡“围剿”战略

2014-06-07 16:23:1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碉堡战术,古今中外,皆而有之。原始社会的人类就会使用碉堡,城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碉堡的扩大化。碉堡在军事上属防御性设施,一般是在己方作战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使用,但特定条件下在进攻时也能够使用...

  1933年3月21日,红一方面军在宜黄东陂草台岗歼敌第十一师大部和第九师一部,红军主力7万余人顾不上打扫战场,迅速向北进发,以林彪为总指挥,展开攻取乐安县城的战斗。乐安守军为敌第四十三师的孔令恂旅共5000余人。第四十三师是杂牌军,被作为后方守备部队,此时刚划归陈诚纵队指挥。国民党军虽然在附近的崇仁地区集结了7个师的兵力,但慑于红军的打援战术,不敢迅速赶来救援。

  蒋介石本以为乐安县城能被红军轻易攻破,但结局大出国共双方意料,孔令恂防守得特别顽强,红军采用强攻、夜袭、坑道作业等战术,围攻数昼夜,牺牲数千人,竟然未攻下乐安。究其原因,是孔令恂部在守备乐安时,在县城和城墙四周修筑了大量堡垒。随后,红军转攻宜黄县城。宜黄守军是柏天民的独立三十二旅5000余人。柏天民接受团长王耀武建议,依托县城坚固工事固守并取得成功。

  红军两次攻城受挫,对国民党军队而言,虽属战术层级的小胜利,却意义深远。处于弱势的守军依仗碉堡能扛住几乎全部中央红军大规模的攻击,使得蒋介石对碉堡战术认识发生了转变。1933年5月,蒋介石在崇仁召开军事会议。会上,罗卓英再次提出多做工事,“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观点。对此,蒋介石嘉许说“这是战胜红军的要诀”,要到会者身体力行。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专门谈及“剿共”战略战术要点:“多筑据点,勤修碉卡,纵深配置,以求稳固,吸引共军来攻。当碉堡线稳固,共军疲于攻击之后,又轻装急进,便装远探,秘密敏捷地向前推进。”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