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国民党坚决灭红军对红军的碉堡“围剿”战略

2014-06-07 16:23:1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碉堡战术,古今中外,皆而有之。原始社会的人类就会使用碉堡,城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碉堡的扩大化。碉堡在军事上属防御性设施,一般是在己方作战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使用,但特定条件下在进攻时也能够使用...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碉堡战略的提出

  对第一、第二次“围剿”的失利,蒋介石认为主因是以杂牌军为“进剿”主力,于是代之以中央军嫡系部队为“进剿”主力,进行第三和第四次“围剿”。由于采取的策略仍是“分进合击,长驱直入”,这两次“围剿”在红军机动灵活的运动游击战面前均遭失败。

  在第四次“围剿”中,以陈诚的嫡系组成的第一纵队第十一、第五十二、第五十九3个师几乎被全歼,这促使一些黄埔出身的嫡系将领对“剿共”策略的反思和总结。

  在宜黄县黄陂蛟湖战斗中,第五十二师参谋长柳际明面对红军潮水般的攻击,在整个部队陷入各自为战的状况下,指挥该师辎重营,依托村庄构筑工事,奇迹般地得以逃脱。柳际明本为黄埔军校工兵科教官,善筑工事,由此提出实施碉堡战略的建议。第十八军副军长罗卓英也意识到工事的重要性,提出“多流汗,少流血”的口号。陈诚总结各将领的建议,将碉堡战略的好处归纳为五点:1.主动在我,攻守可以自由;2.后方可以确保,民众可安然来归;3.共军难以向共区之外获得物资;4.我可省却防御兵力;5.共军之狼奔豕突之惯技无法得逞。在此基础上,陈诚进而提出“碉成民安”口号。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