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战争之路
12年前,当柯林鲍威尔的参谋与美军驻海湾地区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参谋曾经试图为当时美军在海湾的军事部署起一个名称时,有人提出了盾牌的概念。尽管“半岛盾牌”这个相对拗口的名称最终被“沙漠盾牌”取代,但它终有一天还是派上了用场——12年后的2003年3月1日,以科威特第15装甲旅旅长艾哈迈德准将为首的科方陆军官兵,为由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联合组建的“半岛盾牌”部队的先头部队抵达科威特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
与12年前的“沙漠盾牌”行动不同的是,这支部队是为了加强科威特的防御力量而组建的。当天在埃及举行的为期1天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阿拉伯国家首脑就伊拉克问题达成了共识,表示要坚决维护伊拉克和其他阿盟成员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任何阿拉伯国家都不会参与针对阿盟成员国的军事打击,对任何成员国发动战争都将被视为对全体阿拉伯国家发动的战争。与其说在12年后的今天,阿拉伯国家相互重新团结起来,不如说上一次海湾战争中目标一致的多国联盟已经不复存在。
“一年多之前,美国还在为‘911’事件所营造出的国际声援气氛而欣喜,许多国家还在为美国通过军事手段干净利落地结束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而高兴。一年之后,全世界或许只有一个国家的舆论还明确支持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2月19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指出,“利用怀疑来证明伊拉克违反协议的做法无疑有损美国信誉。”
2月18日英国《卫报》发表题为《战争使首相支持率15个月丢了62%》的文章指出,由于支持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证实,“布莱尔与民众早已分裂”。以至于布莱尔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在伊拉克问题上,他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做“赌注”。当美国2月24日与英国和西班牙一起向安理会提交新的伊拉克问题决议,希望获得联合国对伊动武授权之际,法国、德国和俄罗斯提出了伊拉克问题备忘录,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达到解除伊拉克武装的目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2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方完全同意法、德、俄三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备忘录内容。中国外长唐家璇指出,中方一直主张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必须得到全面、切实、严格遵守,伊拉克方面必须更主动、无条件地与联合国全面合作,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须彻底销毁。唐家璇同时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联合国核查小组应该继续加强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协议,而不是搞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中国为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当此战争处于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中国仍在努力与各方斡旋,争取和平、政治解决的可能。因为战争毕竟会给海湾地区乃至全世界带来太多的灾难。
12年前的海湾战争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