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平型关八路军拼刺刀:几个人打一个 伤亡相等

2014-06-07 16:22:1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日军在白刃战时对红缨枪比较畏惧。1939年2月的第二次长生口战斗中,叶成焕的第772团布下疑阵。在白刃战中再次大破敌军,并抓获了一名被红缨枪刺伤的日军俘虏。此人心有余悸地供称:“你们的武器配备好,长剑厉害。”

  滑县战斗——拼刺高手的成长之路

  在正规战基本结束后八路军主力开始分兵到敌后进行游击战。他们要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著名的八路军拼刺英雄李仕亮的回忆中就谈到了这样一次白刃战。

  1939年5月李仕亮任副排长。部队的两个连在行军途中夜宿河南滑县五龙镇。第二天凌晨滑县县城驻扎的日军100多人突袭该镇。这是他人伍后第一次与鬼子拼刺刀。练过无数次的拼刺路数虽早已熟记在心,但由于仓促迎战,准备不足,他与第一个鬼子格斗时稍显慌乱,被敌刺伤小腹后又刺进自己的右手衣袖里。李仕亮怒不可遏,大吼一声,拨开敌人刺刀,一个“中刺”刺中鬼子胸部,致其当场毙命。

  这时第二个鬼子又冲上来。有了刚才的第一次,李仕亮信心倍增,两个回合下来便刺死对方。又过了几分钟,在与第三个鬼子格斗时,他对于如何应用拼刺战术已经了然于胸了。双方都是先在防守上下功夫,并寻找对方的破绽。一来二去,双方的刺刀架在了一起。李仕亮用力往下压。鬼子拼命往上抬,试图避开刀锋。双方相持10多秒钟,都在心里盘算着下一招儿。这个当口,李仕亮抢先出招儿,反手用枪托砸在鬼子的左脸颊上。鬼子喉咙里咕噜一声,倒在地上。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李仕亮发现这个鬼子颈部的动脉血管被枪托砸断,已经死亡。

  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在《练兵纪要》中写道:士兵只要能够将其平时所学的武艺在战场上用到“十之一二”,就能在白刃战中取胜。尤其对于新兵来说,在白刃战训练中很熟悉的战术动作在实战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突刺”等白刃战术只有经过认真反复练习,面对敌人才可能下意识地完成山枪、突刺,防刺等一系列的动作。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白刀战中,战士往往不可能对自己的战术动作作过多的考虑,在他们头脑中闪过的只是如何尽快将对方干掉和自己如何生存下来。

  青纱帐与人民军队白刃战的成熟

  百团大战结束后八路军各部队进一步分散部署,很多部队以连排为单位活跃在敌后。分散的小部队只能通过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来补充自己,这样白刃战又成了一种必须的作战模式。而青纱帐这种华北地区所特有的地理环境也为八路军的作战提供了很大便利。每年夏秋季节农作物进人生长和成熟期之后。茂密的、一人多高的庄稼可以为部队提供良好的掩护,也便于集结和撤退。作战时,敌我双方的距离基本上也就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往往在几轮射击之后马上就转入白刃战。

  人民军队对于白刃战的依赖也有其迫不得已的一面。根据鲁西南地区老八路的回忆,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结束之后,通常每个八路军战士的子弹只有20发。为了迷惑鬼子和汉奸,战士们在子弹带里全装上秸秆,装作子弹很充裕的样子。由于没有足够的子弹进行火力战,更没有足够的子弹进行训练,所以八路军在射击作战时不占优势,只有依靠刺刀来解决问题。吕正操的抗日救国军对刺杀训练就非常重视。吕将军原是东北军的将领,对于日式刺枪术也非常了解。据该部王汝林回忆,“如果不参加作战的话,部队天天都要练刺杀,除了吃饭就是拼刺刀。”八路军还制造了一些护甲用于对练。

  在实战中八路军十分重视战术配合。“拼刺刀时相互配合,抗住其他鬼子,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突刺的人一定要坚决。一次有个鬼子队长被我们围住。这家伙举着指挥刀,嘴里啊啊地大叫要劈我。我假装进攻,而且装得很像。他很紧张,注意力都在我这儿,突然被侧方我们的战士一刺刀捅得蹲下了。等解决完其他鬼子后,我捅死了这鬼子官……在这种小规模的伏击战中我方的兵力往往占据优势,再加上地形等其他有利条件,白刃战甚至成为一种实战演习,由排长和老兵担任掩护,新兵进行突刺。在这样的情况下,拼刺技术的进步往往很快。”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