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日本老兵回忆:许世友这样处理日军尸体

2014-06-07 16:19:1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当时,根据桑岛的记忆,水道集战斗发生前,其实日军正在讨论放弃这一据点。 如此位置重要,而且耗资巨大的要塞,为何要予以放弃呢?

  因此,第十九大队指挥官吉山大佐(陆军士官学校25期)下令各部收缩兵力,将各小据点交给保安队(实际等于放弃),退守县城。只有水道等几个重要据点舍不得放弃,但又没有兵力增强其防卫,成了鸡肋。吉山大佐因此犹豫不决。此时,日军水道集分遣队已经比全盛时期大为缩水,除了伪军保安队,主力为日军第二中队的一个小队,分遣队指挥官狄野少尉(死后晋升一级)。

  就在吉山犹豫不决的时候,八路军在决策上帮了他一把。

  八月中旬,水道集据点的指挥官狄野少尉率领半个小队日军和部分伪军,从水道出发,试图打通到烟台的道路。眼看已经走到烟台附近,忽然遭到八路军的伏击。混战之中,狄野少尉等日军官兵十余人被击毙,另有多人受伤,一人被俘,伪军则被击溃。

  与此同时,水道集到第二中队所在地文登的道路,也被彻底切断。

  这明显是要瓮中捉鳖嘛。从军数十年的吉山大佐当即明白过来,八月二十日,终于做出了放弃水道据点的决定。

  问题是,就算从水道撤出,在八路军的围追堵截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能够让水道的部队顺利撤出,日军首先下令放弃水道附近另一个小据点西山,守军十余名在三须曹长指挥下撤入水道要塞,增强其兵力,准备在八月下旬寻找机会一举突围。 机会还没有找到,八月二十一日晚八点,水道据点外一声枪响------八路,先来了。

  (二)接到八路军攻打水道集据点的报告,第十九大队上下的日军感到问题严重。吉山大佐做出让水道集驻军撤离的决定,原因在于已经预感到了危机。八路军大规模摧毁道路,显然是在割裂第十九大队各部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显而易见就是各个击破。而伏击狄野少尉,一方面是削弱水道集守军的兵力,另一方面,明显是在进行战场遮断。至此,八路要打水道集,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儿了。吉山大佐这都看不明白,就不要在日军里面混了。

  日军征集老百姓的砖石木料修建的据点,民主政府都有记录,所谓“拉清单”是也。水道集被攻破后,当然原料也被老百姓拆扛回家去了。华北的老百姓拆碉堡是行家,又快又好,还按照八路军的动员拆过日军可以据守的城墙。如果说八路军是扒路专家,当时的老百姓就是拆迁专业户。

  问题是看得明白虽然看得明白,却很难应对。十九大队此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只有完成收缩各部队退入县城的计划,才会有兵力机动作战,包括对遭到攻击的部队进行救援,如今水道集守军就在执行这个计划,但是大概永远也执行不完了。

  这成了一个悖论------如果水道集守军撤回来,就能多一些机动兵力,能出发解围,可如果不去解围,水道集的守军就撤不回来。

  关键问题是日军决心撤离的时间已经太晚,来不及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日军这位吉山二郎大佐。他担任第十九大队大队长有些奇怪,因为一般日军的大队长都是少佐,第十九大队各中队的中队长也不过是中尉,为何会直接出现一个大佐当大队长,级别差别如此之大呢?

  这是因为日军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到处开战,基层军官伤亡惨重,补充不足。没有那样多的少佐当大队长,只好采取两个办法。第一是无奈之下用大尉级军官担任大队长,胶东部队后来活捉的日军烟台警备司令柴山茂大队长就是个大尉;第二,启用岁数大的军官重返战线。吉山二郎当时已经五十多岁,就属于第二类,他是 1943年三月接替前大队长池田的,此前是北海道旭川军管区司令部管理主任,这明显是一个养老的闲职。让他担任如此一线的任务,其反应和指挥能力颇有些勉为其难。

  当桑岛第一次见到吉山的时候,对这位大队长印象不坏。此人个子不高,眼光锐利,肤色浅黑,带有职业军人的精悍,看起来与年龄颇不相称。然而,马上到来的一次扫荡,顿时让这位老将现了原形。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