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原海军驱逐舰舰长:甲午邓世昌不应自杀应战死

2014-06-07 16:17:5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甲午海战的失败,国家层面的责任无疑由封建没落的清王朝政权来负,但是,战场上作战失败的直接责任必须要由战场指挥者来负。

  那么,从编队火炮射击的角度,清军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队形作战,才能达成最佳的作战效果呢?就清军的横队来说,在接敌的过程中,如果向左齐转60度,就定远和镇远舰而言,每艘舰的右舷都可以有1座双管305毫米主炮和2座单管150毫米副炮,共4管舰炮对敌射击,然后再向右齐转120度用左舷炮射击。也就是以主航向为参照向左右各60度机动,(曲折运动能降低敌命中概率)。当日军每次试射完成后,一开始进入效力射时,清军就进行转向。这种不断转向的机动方式,敌射击修正的“前置点”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增加其火炮“试射”的次数,相应地“效力射”持续时间就会减少。而敌方由于航向航速不变,清军射击时的方位提前角和距离修正量变化较小,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清军射击的作战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敌射击效果。

  除了舰炮外,鱼雷射击的毁伤力要大得多。甲午海战三战中,仅有的几次鱼雷攻击,不是发射不出去,就是没有命中目标,北洋舰队的大英雄邓世昌对日舰“吉野号”发射了鱼雷,但是没有命中敌舰,反而被日舰用鱼雷击沉。还不止如此,实际上一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自己建造和购买了不少鱼雷,当笔者想找到一个海战时中方鱼雷击沉敌舰的战例,却一无所获。可见,中国海军的失败与其战备和训练水平低下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就拿战争责任来说,至今都没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各种影视剧中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临阵脱逃”、“挂白旗”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对于方管带是不是有点冤枉,笔者不是史学家,也不想妄加断评。但是,从舰长的角度,笔者想为方管带说句话。从清朝官方的史料来看,“临阵脱逃”、“挂白旗”无疑都是事实。但是,“济远舰”是唯一参加了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的主战舰艇,特别是在丰岛海战中该舰曾以一舰挡敌三舰(吉野、浪速、秋津洲)。丰岛海战中有记载:“忽有日弹中‘济远’望台,大副都沈寿昌头裂而死,方伯谦与并立,脑浆溅其衣。方伯谦屹立望台,连发四十余炮,辄击中日舰‘浪速’。‘浪速’已倾侧,行甚缓。……俄而旗舰‘吉野’亦来,相距约三千余码。方伯谦令船前转,猝发后炮,中之。歼其提督及员,弁二十七人。水勇死者枕籍。再发中其船首,火起水进,船首渐侧,急转舵而遁。‘济远’亦舵机受损,转动不灵,追之不及。”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