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海陆空通吃:两栖舰艇演变史

2014-06-07 16:42:3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如同驱/护舰之间一样,两栖作战舰艇间的界限同样也在趋于模糊,上述几种功能总会或多或少的在一艘船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其功能上的侧重,来尽量准确的为其归类...

  LSD的出现,使得登陆模式与LST时代相比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即:在地平线以外发动登陆,也就是让登陆舰艇实现了与敌方的“非接触”,在通过登陆艇和舰载直升机,向海岸的兵力投送可以在距岸20—30海里之外展开。如前所说,当作战区域远离大陆,这一点将变得非常的有意义,也可以认为,这类舰艇更适合在远离己方陆地的开阔海域使用。

  垂直登陆时代的开启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直升机技术日趋成熟,随之诞生了“垂直包围”的登陆战术。于是出现了“两栖攻击舰”(LPH)的新舰种。P是平台(Platform),H则代表直升机(Helicopter)。直升机进入到两栖作战体系,无疑是两栖战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作战空间由二维平面拓展至了三维立体空间,彻底的摆脱了沿海地质、地形的束缚。

  1956年,美国人把二战中建造的“赛斯提湾”号护航航母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直升机两栖攻击舰(LPH),可以搭载20架直升机和一千名士兵,很快,英国人也将自己的两艘轻型航母改造为LPH,并参与了对埃及的军事入侵。和最初的LSD一样,LPH同样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概念——它的兵力投送完全由直升机完成,之后由于“赛斯提湾”号的甲板强度不足,不能保障重型直升机的起降,美国又将两艘二战中的重型航母改造为LPH,可以搭载30架重型直升机。1959年,全新的LPH“硫黄岛”号开始动工,后陆续又建造了4艘同级姊妹舰,此后另一艘更新型的两栖战舰在1976年5月29号面世,这就是“塔拉瓦”级两栖通用攻击舰(LHA)。

  “塔拉瓦”级两栖通用攻击舰满载排水量39967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栖战舰。在结构上,更像是LPH与LSD结合的产物,即:拥有前者所没有的坞舱,可搭载19架CH-53D“海上种马”或26架CH-46D/E“海上骑士”直升机,需要时可载AV-8B鹞式垂直/短矩起降战斗机,此外坞舱可以转载4艘通用登陆艇(LCU1610),或2艘通用登陆艇(LCU)和2艘机械化登陆艇(LCM8),或17艘机械化登陆艇(LCM6),或45辆两栖登陆车(LVT);1200吨航空燃油;也可载1艘气垫登陆艇(LCAC);4艘大型人员登陆艇。

  LHA在拥有强大的垂直登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平面登陆方式向陆上投送重型物资、装备。这赋予了LHA强大且均衡的两栖突击能力,同时,庞大而完备的航空保障设施也赋予了其较之LSD/LPD更复杂的结构,更大的排水量,当然还有更为昂贵的价格。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海军而言,LHA与航空母舰一样,都还属于奢侈品的范畴。

  考虑到“硫黄岛”级将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使用期限,美国决定再建一级新的两栖攻击舰。鉴于“塔拉瓦”级造价偏高,原打算将新舰建成比“塔拉瓦”级吨位小,造价低的两栖攻击舰,但建造中改变计划,1987年8月4日建成时,其吨位、作战能力均超过“塔拉瓦”级,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两栖攻击舰。这就是“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LHD)。它的主要使命是载运AV-8B鹞式飞机,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用于装载,运输,展开和支援登陆部队,在必要的时候,还可搭载至少20架鹞式飞机和4—6架反潜直升机,想航母那样执行制海任务。需求的不同促进了LHA向LHD的演化,后者向对于前者而言,更为注重任务弹性,更适应平战结合。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