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解放军陆航直升机在机尾安装北斗接收器
日前,中航工业华燕研制的某型挠性捷联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产品随载机顺利完成试飞,并通过了空军主持进行的技术鉴定。这一成果标志着华燕公司组合导航系统在融合北斗导航信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为北斗二代卫星导航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该挠性惯导系统是华燕公司自行研制生产的应用于某型直升机的挠性捷联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它在原有接收机功能的基础上,融合了最先进的北斗二代导航信息,增加了密钥注入、毁钥、授时等功能,提高了直升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飞行生存能力,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内首型通过技术鉴定的融合北斗二代导航信息的组合导航系统,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在直升机上的首次应用,提高了直升机的自主导航能力,摆脱了对国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依赖。同时,华燕公司依靠自身能力完成研制,在组合导航系统的生产、维护保障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北斗地基增强网正式开通 精度提升到厘米级
资料图:解放军官兵使用北斗手持机导航
11日开幕的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上,率先在上海建成的北斗地基增强网宣布正式开通运行。这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准度,将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
“天地对接”让定位更准更快
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秘书长俞雄解释,所谓“地基增强网”,是由一系列地面卫星基准站组成,与北斗卫星进行“天地对接”,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增强后再发送,从而大幅提高接收终端的定位精度和速度。
“可以说是从‘米级’精确到‘厘米级’”,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公司总经理陈大吾说,“此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误差10米左右,而地基增强系统的建成,可使实时定位误差降低到一两米,非实时定位精度甚至达到‘毫米级’。”
展览会上,记者还看到一款有定位功能的北斗智能手表,可以随时进行脉搏、血压、心电等方面的监测和记录。病人佩带这样的手表,即使在人多的商场突然发病,也能迅速定位,争取宝贵的救命时间。
网间互联,将形成“城市变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