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的远程轰炸机计划。当时预计它的实际效果基本可以达到美制B-47能力,部分接近B-52。
最早的轰8计划并非像网上谣传的那样,其是在轰6的基础上进行放大,达到美国B52战略轰炸机的标准
1970年开始中国在原有生产型TU-16基础上,扩大了该机机身增加了舱内搭载容积。同时以4台英国MK512"节油型"发动机取代了2台原有的苏制发动机。斯贝发动机是中国在引进英国"三叉戟"2E型民航客机获得的。
轰8战略轰炸机的死因
在实验阶段中国并没有早期使用"轰-8"这个代号,仅以"轰-6I"作为改进型号编号做了1978年首次试飞。并且取得了成功。它的最大飞行距离从原有(标准载荷)的5800公里提高到大约8060公里。作战半径从3600公里提高到大约5000公里(核搭载)。
也就是说它从2250英里提高到大约3120英里。基本达到了洲际轰炸机要求。原计划在1979年进行"轰-8"定型。但是最后由于1980年中国对军费开始大规模消减。由于"斯贝"发动机维护费用较高。因此该计划下马。
但是由"斯贝"派生型发动机研制的"轰-7"却得以存活。
"轰-9隐身战略轰炸机"诞生计划
就此中国打算自行研制一款新的轰炸机。当时美制F-117"夜莺"隐身轰炸机正值"青春年少"的风头之际,因此中国打算以此研制一种隐身洲际轰炸机。这个计划整体开始于1995年预计在10年完成。
也就是大约在2005年前后,中国按计划将研制出新的"轰-9"隐身战略轰炸机。但是由于一方面海军计划兴起,另一方面,隐身技术突破方面在2005年以后才开始获得最大进展。同时还有早期俄罗斯拒绝销售TU22等诸多因素造成至今该项目还处于"无公开"阶段。
但是随后俄罗斯在05-07年之间不断对华推广其TU-22-M3计划。可看出这个计划至今还在犹豫。此外在欧洲被击落的F-117也是导致计划拖延的一个方面。
中国空军将会使其现有的"轰-6"轰炸机继续现代化,已达到可以延续使用到2020年的目的。但是中国空军已经不再采用"Tu-16"基础来研发新的大型轰炸机计划。但是由于中国"三位一体"核计划中最大薄弱环节就是"空中战略核打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