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社会民生 > 环球大观 > 正文 >

六旬老人为自己办追悼会 称亲人哭丧有点尴尬

2014-06-07 21:07:2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社会学家说,妻子过世女儿嫁人,李树贵内心孤独,活着办丧事是他寻求自我宽慰的方式 那天就是在这个坝子里搞的,多闹热,我的一个心愿算是了了。昨日,李树贵指着采访车所停放

  新闻链接>

  还有人寿宴丧事一起办

  2010年3月21日,是云阳县养鹿乡的于德依80周岁生日,老人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办寿宴庆生的同时,把自己的丧事一并办了。于德依解释:“能看着满堂儿孙为自己祈福,心里踏实、满足。以后我走了,就不用再操办了,不给儿孙添麻烦。”

  亲友议论>

  热闹是热闹 但后事该交给后人打理

  根据刘勇的粗略统计,参加李树贵哀思音乐会的约有100多人。吸引村民陆续前来的,还是李树贵自己,见邻里亲友们好像有所顾忌,他让主持人拿起麦克风,通过音响,请邻居好友们捧场,哪怕只是坐在条凳上听听歌,看看节目,剥点瓜子花生。

  李树贵的发小刘长生,带着妻子王先玉及83岁的老母亲熊大玉,参加了就在家门前不远处举行的这场哀思音乐会。刘长生说,李树贵是村里有名的能人与奇人:能的是很多手艺活都会做,修钟表、理发、采草药、补鞋、磨剪刀等都很在行。奇的是思维比较超前,敢想别人不敢想,也敢为人先,李树贵家外墙上五颜六色的油漆,就是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刷上的。“所以说,他做这样的事,开这样的先河,也见怪不怪了!”

  作为李树贵的邻居和大嫂,张桂美也认为李树贵为自己提前办丧事的事儿很新奇。“那天确实热闹,我们还去给他拍了巴掌捧场的”。不过,张桂美坦言并不支持这种行为也不可能效仿,她说后事理应放心交给后人打理,不用自己操心。

  社会学家>

  生前告别可以理解 今后或许更常见

  社会学家谭刚强介绍,生前告别仪式并非电影情节独有,也不是李树贵首创。国内其他地方此前也有过类似行为出现,而最早举行生前告别仪式的,当属台湾著名女作家曹又芳。

  谭刚强认为,在现代社会都市化、世俗化的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相对疏离,对于年过六旬、失去老伴、独生女又外嫁的李树贵来说,原本最可靠的情感支撑———亲缘与邻里之缘,也让他有逐渐丧失的感觉,由此形成其内心的孤独,产生对陌生远方以及对未来的未知与恐惧。

  生前告别仪式,正是其寻求自我宽慰、自我解脱、释放这种恐惧感的一种方式。谭刚强对这种方式表示理解,同时认为,李树贵这种方式其实也算给身为后人的儿女松了绑,消解了他们身上的诸多矛盾与压力。谭刚强预测,生前告别仪式也许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