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指出,一旦乌克兰爆发全面战争,其影响势必是深远的。俄罗斯的参与意味着东西方的正式对抗。核战的高风险,也预示着北约不可能直接干预。俄国在中东、中亚及东亚的国际影响力,也可能会被用来反击西方的制裁。
如果双方的对抗持续升级,诸如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美中俄大国关系、德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等一系列影响国际形势的因素,都将出现根本性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乌克兰危机有可能是决定本世纪世界面貌的重大事件。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做好了在5月与俄海军一同前往中国的准备,不过,他的中国之行也不仅仅与“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关联。于欧亚间左顾右盼的俄罗斯终于开始选择联合中国,对抗美、日各方的策略。在乌克兰危机面临失控之际,俄罗斯也在远东为美国准备了“第二战场”。
对于自2012年开始实施其东进战略的普京当局来说,乌克兰危机的悬而未决加速了他东进的步伐。对于日本的“敲打”再一次体现了俄罗斯不仅仅是一个欧洲国家,更是一个亚洲国家的本质。对俄罗斯来说,在中、朝、日各方间玩平衡早已是稀松平常,这也使他此次与中国站到一侧,并和美国日本对抗显得意义大有其不同。在西线美、俄、欧三方因乌克兰危机缠斗之际,俄罗斯在远东的另一手尝试无疑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
自2013年以来,“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源自北京的说辞不断在大洋两岸出现,其密度之高几乎令外界以为该词仅为中美关系所造,但是,伴随着俄罗斯在远东的频繁进出,普京和莫斯科似乎也想向外界证明,俄罗斯实际上也适用于这一概念。在奥巴马(Barack Obama)于此前亚洲巡访中确立了以“美日协防钓岛”为标志的东北亚新格局后,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存在也显得相当之活跃。
5月末的中俄联合海上大演习更显出了普京与习近平一同对阵安倍和奥巴马的意味。虽然这一合作看似是在美国的压力下促成的,但普京终究也已在东北亚寻得了又一个支点。其实,虽然普京自2012年重新返回总统宝座后始终将开发远东地带作为其东进的核心之一。但是,莫斯科的囊中羞涩难以令俄罗斯难以对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所维系的远东地带提供更多的投入,就在2014年,莫斯科所能准备的开发款项也仅有30亿美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