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照例指责刁难
BBC中文网20日报道,中国周四(20日)阻挠人权团体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为在押期间病故的人权活动人士曹顺利默哀一分钟。据法新社报道,北京及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盟友利用程序动议来阻挠一个人权团体为曹顺利默哀一分钟的企图。
报道称,非政府组织“国际人权服务社”试图利用他们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的发言时间举行一分钟的哀悼。中国接受国别人权审查代表团团长、外交部特使吴海龙告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我们反对非政府组织在他们被授予的发言时间以外从事其它活动。”他补充说:“根据规定,在这个会议上,非政府组织只能发表一般性评论和声明。”
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现场视频,中国的这一表态受到包括古巴、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越南、摩洛哥、南非、伊朗、巴基斯坦、埃及、委内瑞拉、俄罗斯、马尔代夫等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的支持。这些国家说,在人权理事会会议上为一名已故人权活动人士默哀一分钟的做法“违反了联合国人权论坛的庄严与礼仪。”
按照规定,获联合国认可的人权活动团体被允许在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发表讲话。美国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席代表施里费斯对北京的立场提出质疑。她说:“一个团体应该被允许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他们被授予的时间。理事会成员国没有权力决定公民社会团体相应干预的内容。”她补充说:“这适应于任何形式的干预,无论是讲话,还是沉默。”
加拿大、美国、希腊、英国、德国、爱沙尼亚、法国、奥地利、爱尔兰对该非政府组织的提议表达了支持。
最后以大会投票决定“默哀提议是否符合议会议程规定”。人权理事会47个成员国中45国代表出席,最终以13票赞成、20票反对,12票弃权的结果否决默哀提议,13个赞成的国家是英国、美国、奥地利、捷克、爱沙尼亚、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墨西哥、韩国和罗马尼亚。
新疆分裂势力的头目热比娅出现在会议现场,但全程没有发言,非政府组织在发言中提及中国新疆、西藏问题以及同性恋权利。
中国专家:要讲事实,要毫不留情地驳斥西方
中国人权问题专家认为,随着联合国人权审查机制的逐步改革以及中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正积极利用联合国人权机制宣介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方式,并推动人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人权问题专家毕华认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2006年取代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行使人权审查职能并推动相关工作改革,特别是建立了国别人权审查机制以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交流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联合国的人权理事会的审议平台是个很重要的改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本人曾多次参加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大会,大会上常常可以看到西方有些国家很惯于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而对自己的人权状况避而不谈,但人权理事会的改革使得各个国家能够平等地在一个平台上来对各个国家的人权状况进行轮流的审议,这是联合国人权领域的一个很好的进步。”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陈泽宪认为,国别人权审查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国在人权领域的合作,也能促进中国人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个平台的本身就是一个定期的、广泛的、深入的交流形式,这对于促进中国人权的国际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使得中国的政府、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对中国人权的促进更加重视。因为要每四年要接受一次审议,那么你必须要有新的发展,不然你怎么跟其他国家说?同时,通过审议其他国家的人权报告,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目前中国已参与了两轮国别人权审查。此次第二轮审查从去年10月开始,各国对中方共提出252条建议,中方决定接受其中204条。陈泽宪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方“真诚支持、积极参与、主动展示、信守承诺”的态度。“真诚支持就是中国对国别人权审议机制包括人权理事会的工作是发自内心的支持;积极参与体现在我们顺利地通过了两次国别人权审议,同时也积极参与对其他国家的审议;第三个是主动展示,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成就并不了解,因而中国也乐意通过提交国家人权报告去主动展示其人权事业的发展成就;第四个就是信守承诺,因为我们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对于(其他国家)那些合情合理、我们有能力去做到(人权)建议,我们都接受,并会通过国内的改革来改善。”
针对不少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进行的指责和刁难,毕华认为,中国在对待批评时,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方式。“对于一般的批评,应该是认真地去聆听人家的批评,以改进我们的(人权)工作,正因如此,我们才在人权领域跟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有多边和双边的对话和交流机制。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人他们是在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无端地指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客观地讲事实,另一方面也要毫不留情地驳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