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米亚即将公投确定是否加入俄罗斯后,谢尔盖耶夫在磋商间隙走出会议厅,向记者们展示一份标注俄军军事部署的克里米亚地图,声称克里米亚现已被俄军“控制”。
在被问及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俄罗斯发动制裁时,丘尔金不屑一顾。他说,美国实施制裁是“双刃剑”,打击别人的同时也殃及自身,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除了安理会会场的“战斗”,俄美的争锋不仅存在于普京与奥巴马的通话中,还遍布俄美国内主流舆论中。
在普京公开发出G8峰会“不想来就别来”的言论后,美国国务院发文称俄罗斯总统发表了“关于乌克兰的十个虚假说法”,文章甚至搬出俄罗斯已故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试图在政治宣传大战抢占上风。
在美国威胁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以全面“孤立”俄罗斯时,作为欧洲第一大天然气供应国的俄罗斯立刻放言,俄将有权没收欧美企业及个人在俄资产,还考虑抛售全部美元外汇储备并弃用美元。
分析认为,在俄美舆论交锋的背后,牵动着西方“东扩”的野心,更牵动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以及普京的“复兴梦”。俄罗斯电视节目主播索布恰克认为,如果普京可以在不动用武力的前提下让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他的这一丰功伟绩将被载入史册,对于这一结果,西方世界是无能为力的。
美国媒体认为,普京对克里米亚的行动触动了俄罗斯人深深的乡愁。在前苏联时代,克里米亚是人们休假疗养和儿童夏令营的胜地。克里米亚过去曾是俄罗斯的领土,直到1954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当作礼物送给了乌克兰。
俄罗斯分析人士也说,如果克里米亚真的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普京将在国内大受欢迎;俄罗斯民众渴望普京采取行动,因为这将凸显俄罗斯的强国地位。而这正是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俄罗斯凭着它近年上升的经济实力与原有的军事力量,将跟西方的挑战周旋到底,不惜一切代价。有专家指出:“俄文中常说一句话:没有乌克兰,俄罗斯是一个国家,但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就是一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