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4日刊文,披露日据台湾时期,岛内日本殖民者“经略”台湾剑指对岸的图谋。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总督府施政的重要策略是将台湾建设成日本向福建省、南洋地区发展的基地。
日本“统治”台湾之后,为了达成统治中国的野心,将台湾定调为日本拓展中国华南及东南亚势力的基地,因此并未禁止两岸往来,反而用尽心思透过兴办学校、医院及报纸等方式,经营与对岸的关系。
隔年,第2任总督桂太郎就职时,即强调日本应采取北守南进政策。“北守”是因畏惧俄国强大势力而暂时采取守势;“南进”又称为“南支”或“对岸”政策,即有意在中国福建扶植日本势力,将此地区纳入日本统治;并进一步扩展到“南支南洋”,甚至是二战时期的“南方”。
“经略”台湾剑指对岸
由于桂太郎担任台湾总督仅短短4个月,无法实现他的企图。第3任总督乃木希典认为台湾是烫手山芋,任期内日本议会还曾打算卖掉台湾。直到第4任总督儿玉源太郎就任(1898年初)后,日本对“治理”台湾才有更明确的目标。
儿玉源太郎就任后的隔年中发表《有关台湾过去及将来之备忘录》共14条,内容大部分是以“对岸经营”为重点,他将目标从福建省缩小到以厦门为中心,认为有利于对台湾的“统治”,从此台湾总督府施政的重要策略是将台湾建设成日本向福建省、南洋地区发展的基地。
日本对福建有强烈的意图,又看到德国强租胶州湾、俄国租借旅顺及大连、英国强租威海卫、法国强租广州湾等地,因而向满清朝廷施加压力,以维护台湾安全为藉口,1898年4月底强迫清方与日本订立《福建省不割让条约》,要清朝廷承诺福建省永久不割让给其他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