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后,052驱逐舰和053H2护卫舰服役后,由于配备了反潜直升机,单舰可以在本舰直升机的协同下单独完成反潜作战。其中052和053H2护卫舰上配备直9直升机进行反潜和探潜,主要机载武器为A244S型航空鱼雷,与舰用型号不同的是其尾部有减速降落伞和相关的挂架连接机构。在作战时,直升机一般从舰壳声呐或拖曳声呐探测范围的边缘开始,采用投掷声呐浮标或吊放声呐,向外搜索附近海域。目前中国海军装备的直9直升机缺陷是吨位太小,没有配备相应的全景海面搜索雷达和全天候探测设备。据《简氏防务周刊》消息,中国从俄罗斯和欧洲采购了类似设备,能够用于反潜直升机。新型驱逐舰则配备从俄罗斯引进的卡-28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有海面搜索雷达和各种浮标及吊放声呐,不仅有很大的载重量,而且航程大,同时能够提供远程空舰通信。卡-28直升机能够携带俄罗斯鱼雷或中国的A233S鱼雷。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大量装备的“鱼-7”型反潜鱼雷是美国MK-46鱼雷的国内改进发展型号,由于采用了先进的OTTO动力,速度高达45节,声导融合了欧洲技术,已经比原型号有很大的提高。这种鱼雷装备90年代后建造的各型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最新型的驱逐舰和054护卫舰也将采用。由于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采用减小雷达反射面积的光洁外形设计,鱼雷发射装置很可能隐藏在上层建筑拉帘门后。054护卫舰舰体并没有大型开口门,外界猜测舰体侧后主甲板位置的小口很可能是鱼雷发射口。国内曾经有观点认为,装备反潜导弹和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后,没有必要再装备舰载鱼雷发射器,理由是鱼雷射程在11千米以内,这个距离范围内的任务可由火箭深弹和反潜导弹分别承担,无需第三种武器系统。基于这一观点有人猜测中国海军已经装备了被动声自导火箭深弹,以及054装备了“长缨-1”反潜导弹。作为主要遂行反潜防空作战使命的054护卫舰,没有设置安装鱼雷发射管的舷侧大开口这的确容易引起关注和猜测。
■扑朔迷离的反潜导弹
现代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威胁主要是反舰导弹。一旦确定了水面目标位置,潜艇能够从数十、甚至100至200千米外发动凶猛的导弹攻击,使猎潜舰艇变成被猎目标。
距离的反潜作战手段对于水面舰艇至关重要。直升机固然是远程反潜的主力,但是携带鱼雷数量少,因此,作为依托水面舰艇的远程反潜武器很有必要。中国从70年代开始研制反潜导弹,但直到仿制MK-46鱼雷成功后,才真正有了实质进展。国际上一直有关于中国“长缨-1”号反潜导弹的报道。据《简氏防务周刊》介绍,这种导弹的战斗部是一条“鱼-7”型反潜鱼雷,也有资料称是A244S或仿制型号ET52,空中弹道最大射程为25千米,水下弹道6千米。由于“长缨-1”弹径和长度与“鹰击83”反舰导弹相差不大,其发射包装筒能够安装在“鹰击83”发射箱类似的支架上。据俄罗斯杂志称,“长缨-1”导弹共用“鹰击83”反舰导弹支架,部分驱逐舰和护卫舰在一至两组反舰导弹发射筒位置上装填“长缨-1”导弹发射筒。另有媒体称,“长缨-1”导弹是圆形发射筒,有别于反舰导弹的方形发射箱。
“长缨-1”导弹目前没有清晰的图片。据了解,这种导弹可能只有尾翼,采用近乎助推弹道式的作战轨迹。由于中国海军舰艇的导弹发射装置都是面向侧舷,而作战过程中难以保证舰只侧向对敌,而且与艏甲板的火箭深弹呈同方向对目标有利于拦截潜艇的鱼雷反击,因此,“长缨-1”导弹发射时应该有射面转向指令,以保证舰艏对目标位置发射时导弹也能转向目标。据此估计,“长缨-1”导弹助推火箭有控制舵面系统。
目前“长缨-1”导弹并没有公开资料,唯一清晰的是中国国内公开发行的《当代海军》杂志上曾经有一幅小小的图片,一枚只有尾翼没有弹翼的红色导弹从水下发射。虽然图注上标为“鹰击”导弹发射,但这枚导弹与任何折叠弹翼的“鹰击”导弹都不相同,因此推断“长缨-1”号导弹可能也是中国海军潜艇的远程作战武器。中国潜艇的声纳探测距离多数时候难以超过20千米,故导弹很可能是依靠其他平台指示目标。
■探测与火控系统
80年代中国大量使用的仿苏联舰壳声呐在深海使用时非常有效,但由于背景噪声处理有问题,导致浅海使用时效果差、灵敏度和精度不足,最致命的是自动化程度低。在声呐接触到目标后跟踪不可靠,容易被目标艇甩脱,而且猎潜艇和护卫舰缺乏自动火控系统,目标运动要素不能直接装定而要人工操控,这些问题导致射击准备时间长,射击间隔时间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