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境内外势力策划灾难 中国急需重视警用直升机

2014-06-07 20:14:3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警用航空作为一个新的警种目前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现代社会治安、反恐形势的需要,它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

  直升机具高空优势,尤其是其索降突袭、索降救援功能十分突出。在广东省另一场代号为“夜鹰行动”的实战行动中,在近百名地面民警对制造假币窝点形成合围并发起攻击的同时,警用直升机突然飞临现场上空,它低空盘旋,居高临下控制监视着整个现场,机上的探照灯把厂区照得通亮,对地面搜捕工作给予强大的支援。直升机还从空中索降特警队员,配合地面警力开展抓捕工作,展示了人民警察空地立体作战打击经济犯罪的威力。

  另一个警用直升机空中执法的例子是:2007年,山西警航对省内18个市、县进行了航空铲毒飞行,铲除非法种植罂粟100981株,有力打击了非法种植毒品行为。

  应急救援与医疗急救

  随着中国警务观念的不断创新,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成为各警务航空队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他救援力量相比,直升机居高临下,能够悬停,搜寻视野宽广,耗费人力物力少,作业方式独特,可以突破其他救援设备所受的地形和环境限制,提供最及时的紧急救援,是第一现场救援的绝对主力,可以说,越是在关键时刻,直升机的作用体现得就越明显。

  众多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性往往会造成交通中断、通信不畅,对处置工作带来困难。作为空中平台,直升机视野开阔,可以进行高效观察、信息搜集,并通过通信设备对地实施指挥。同时,机载的图像采集和传输系统也可以为指挥部门了解和判断现场情况提供有效途径。

  2010年三门峡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泥石流灾害。三门峡警用航空队飞赴灾区进行空中巡察,他们拍摄到的受灾现场鸟瞰图为救灾工作提供了详细资料。

  2006年7月,受台风“碧利斯”及低压槽影响,广东北部、东部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广东省厅警务航空队出动两架直升机飞往韶关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警务航空队连续8天共飞行94架次、84个小时,救出处于危急关头的群众57名,向乳源的桂头、乐昌的坪石等7个受灾重镇13个受灾点投放了29.1吨救灾物资,出色地完成任务。

  2009年6月5日,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大面积山体垮塌,一个采矿场、6户居民、过路的80余人被掩埋。重庆市公安局立即调用警用直升机参加救援,第一阶段共飞行8小时、11架次。接着,机组人员克服峡谷地形特殊、气流变化快等不利情形,连续出动8架次,进行了1小时45分钟的航拍,为灾害事故的调查和现场救援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医疗急救作为应急救援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越来越为人民群众所关注,而目前我国医疗急救快速反应还不够及时,“120”急救系统面临的最大制约是交通,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状况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大城市。因此,直升机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关于医疗应急救援,国际上有“黄金30分钟”的理念。据统计,伤员在突发事故发生后10分钟内被送往医院,生还可能性就提高15%,而直升机的速度比救护车要快近3倍,能够大大提高医疗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日本首都东京,有6支航空救援队,在市区内接警后,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德国国内任何一点都可以在15分钟内得到航空救援服务。在香港,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下调用直升机是最先想到,也是最快、最有效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百姓,都有调用或请求直升机救援的意识。世博会期间,上海警务航空队就与医疗急救中心配合,成功地组织实施了4起急救病人(伤员)转送救治工作。目前上海警航队已与上海医疗卫生系统达成共识,正积极推进上海空中医疗救援机制的建立。

  大型活动中的空中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各类大型活动明显增多,特别是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比赛、展览的举办,使我公安机关正在面临巨大的安保压力和各种挑战。

  大型活动的特点是人多,组织工作复杂,信息获取、鉴别难度大,现场秩序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直升机在这种情况下可发挥独特的功效,其空中监控范围广,机动性强,可实时获取全局性的信息,并能根据需要快速机动转换监控目标,实现空中有效的监控和指挥。

  世博会期间,上海警务航空队在在世博园区周边每日早晚参与交通巡逻,指挥疏导地面人流车流。在园区周边和市境道口,警用直升机在上空巡逻,以掌控入沪车流状况,并及时与交通部门联合指挥疏导。同时,上海警务航空队也参与园区内突发事件的救助。另外,警用直升机还配合边防武警参与巡逻,并在相关水道实行空中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船只。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