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从美国的立场角度看,真的能够实现这种“默契的同时单边主义”吗?
方大为:就我们的政策提议而言,我们与华盛顿、北京、台北的圈内人士征询了意见与看法,特别是和支持这个政策与强烈反对这个政策的人士征询了意见。多数人士的反应是平静与平和,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反应。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忧,任何关于美国减少对台出售武器的决定都有可能打破整体的势力均衡,可能会给中国大陆与台湾方面都发出一个错误的、象征性的信号,误以为美国在减少对台湾的承诺。
曾有不少国际问题观察家问我们,是否“商业利益”是美国对台出售武器政策的主要驱动力,我们不这样认为。但是不是考量的一个因素?也的确是。是否是决定性的驱动力?目前不好说。事实上,我们认为中美台三方关系的驱动力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巨大的“意识形态”差异。只要这样巨大的政治与制度方面的差异继续存在,美国对台出售武器就会继续。在两岸政治与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从中独立分离出一个美国对台售武的“终极解决”方案是难以实现的。
记者:您这份报告中所反映的政策建议是各方的真实想法吗?
方大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华盛顿、台北与北京圈内最资深的外交与战略家进行了咨询与沟通。这个过程是有君子保密协定的,否则,他们都不会说真话,不会分享深刻的见解。所以,我不能点出具体的名字。但各方的观点在报告中都有反映。总体而言,各方都公平认真地倾听,并保持开放的态度。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任何人,无论从北京,还是台北与华盛顿,否定我们,企图阻止我们的努力,让报告“挂掉”。
记者:根据您对美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熟谙,您认为你们的建议能得到最终的政策落实吗?
方大为:我们的研究报告做了具体的可行的政策建议,并传递给了中美有关方面。据我所知,华盛顿与北京的有关方面都收到了报告,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在华盛顿,关于政策行动的具体方案归属于美国的一些政府行政部门主管,比如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最终要美国总统拍板。尽管美国国会不是主要决策主体,但计划需要国会正式批准的。我们尊重美国国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角色与感受,并通过努力,使美国国会领导人对我们的政策提议“事先知情”。与此同时,我们向中国有关部门官员就研究结论与建议做了通报。中方如何评价与对待是中国的事情。不过,就我们所知,中方对我们的提议给予了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