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志汇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向记者介绍,深圳民营企业活跃,协会就把大家整合在一起,所以才有现在的发展,“军工发达的城市,反而没有这个协会,因为没有必要,他们都是国企,各自都有自己的线,现在要建立一个通路,但通路很困难,有些企业走通了,但是不一定能够复制到其他企业,因为行业都不一样。”
军方的采购门槛
尽管深圳有了首家特种技术装备协会,民企朝军工产业的发展亦走在全国前列,但依然是一个试水摸索阶段,发展中的一些难题依然显而易见。
杨志勇介绍说,军工行业较高的准入门槛,使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望而却步。以申请办理“四证”为例,即便顺利,办全“四证”最快也要3年,期间投入的设备费用、人员费用、管理费用需要近百万,在没有明确的市场预期下,企业这笔投入风险极大。
深圳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军工集团提供部件或器件,但由于缺乏军工行业背景,同时对军方市场信息的了解也处于不对称状态,长期以来大都成为十大军工集团的“技术代工者”。
在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军工项目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制周期长,从项目研制到形成订货,周期最短的3年,长的要5至10年。而在这整个研制周期内,要确保核心研发团队的人员稳定,对涉军企业是巨大的经济压力。现在深圳的高房价和高工资,使得深圳涉军企业在保持研发人员的稳定性上感觉难以为继。
一些涉军企业老板表示,政府对军工产业扶持力度还不足。深圳市政府2011年对军工企业出台了一次扶持政策,后来中断,“相关管理部门由于自身对军工行业背景并不熟悉,在企业资质认证、军企之间市场平台搭建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没有相应的帮扶政策出台。”
杨卫告诉记者,“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这个行业,也感到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做的问题。首先是做好,在圈子里面站住脚后,再考虑怎么利用我们民企的优势做强。暂时还不敢说做大,再大也大不过十大军工集团。我们也愿意用我们的经验带领大家走进来,走进来你才可能在这个行业里做很多事。”
解放军狙击手装备的信息化装备。军方采购“瞄向”深圳科技强军需要军民融合式的道路,鼓励民企进入国防工业,对民企意义重大涉军行业整体利润率较高,通常以生产军用整机、整系统利润率最
“深圳军工技术研究院”设想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东华认为,国家倡导这个军民融合,对已经涉足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讲,或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