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解放军中段反导专家隐姓埋名20年牺牲在成功时

2014-06-07 17:30:4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暮秋,西北戈壁。入夜,一枚新型导弹从千里之外腾空而起,向塔克拉玛干沙漠靶场飞来。“发现目标!”总装某基地试验部测控大厅响起急促的调度口令。

  ■浩瀚苍穹,见证他天高地阔的人生信条——

  “做事要从小处干,做人要往大处看”

  局域网上,一位战友写下这样的缅怀文字:“他是一滴水/却折射出海洋的博大/他是一粒沙/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他是一颗不起眼的螺钉/却在导弹腾空的烈焰中让灵魂升华……”

  其实,对于生与死的考验,黄鹤云早已经历过——

  那年,导弹试验靶场建设大功告成,多种新型导弹试验密集展开,其中最危险的当属多弹头毁伤效应试验。

  用于试验的导弹初样性能并不稳定,时常发生“子弹”不能完全爆炸的情况。为确保后续试验顺利进行,必须排除这些“哑弹”。

  一次试验中,20多枚“子弹”只炸出十几个弹坑,其中一枚弹头钻入地下深处,难以判断是否爆炸。黄鹤云让战友迅速撤到安全距离,自己穿上防护服走向炸点,几个小时后,终于把那枚未爆弹头挖了出来。

  “看到黄鹤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枚装满高能炸药的弹头,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回忆当时的场景,试验部原参谋长华丛至今心有余悸。

  黄鹤云不善言谈,但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做事要从小处干,做人要往大处看。”战友们说,与黄鹤云接触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他对“大”与“小”的理解。

  走进试验部再入动力学与目标特性实验室,记者在一块展板上看到近年来实验室完成的2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成果列表,然而,没有一个项目有黄鹤云的名字。

  实验室主任说,黄鹤云是实验室的主要奠基人,许多科研课题都是在他组织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评审时,大家要写上他的名字,他却推辞说:“还是多署年轻人的名字吧,这叫长江后浪推前浪。”

  女儿不满2岁时,黄鹤云奉命调到千里之外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一去就是5年多。“忙完了这段日子就一定……”这是黄鹤云对妻子常说的话。妻子董卫芳知道,“忙”是常态;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段日子”竟然成了永远。

  一天晚饭后,黄鹤云没去加班,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黄鹤云突然冒出令妻子至今心颤的一句话:“卫芳,我觉得跟你和女儿呆在一起,哪怕就这样说说话都特别幸福。”

  言犹在耳,斯人已逝。抚摸着“全家福”,董卫芳的泪水无声滑落。她对着照片轻声说:“鹤云,如果有来生,还愿与你相依相伴……”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