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空军第九工程总队积极探索工程兵部队战斗力生成新模式记事

2014-06-07 17:29:0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从寒风刺骨的黑土地到干旱高温的大西北,从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到云雾缭绕的东南沿海,从气候多变的云贵高原到潮湿多雨的巴蜀大地……遍布全国的百余个国防“精品工程”背后。

  在市场中生存立足,在市场中谋求发展,注定要接受市场的挑战。

  2012年4月,驻地成都市二环路改造项目攻坚战打响,九总队官兵应邀参加。

  桥梁顶升、智能循环压浆、预制小箱梁,这些国内顶尖技术,让官兵有些头疼。全体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团队,网上调阅资料、连线专家咨询、到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工程还没做,复印的资料就有近1米高。

  难题一个个解开,难关一个个攻破。即使是难度最大的顶升桥面,官兵们利用电脑微控制千斤顶,精确度达到1毫米,在惊险中精彩完成。

  “这一仗打出规范意识、细节意识和精品意识!”曹定国评价。

  九总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如果跟国防建设有冲突,宁可不要效益这个“香饽饽”,也要啃下国防建设这块的“硬馍馍”。

  2010年7月,在西北某机场场道工程招标现场,九总队总工程师李建举成了焦点人物,他以低于报价近600万元的价格中了标。

  投票小组成员一个劲儿地拉他的袖子:“比成本价还低,我们亏不起!”

  “是国防建设亏不起才对。”李建举说,“我们做,可以保证质量。”

  就这样,李建举带领官兵愣是把这个亏本的生意做成了精品工程,被评为战备工程一等奖。

  科技创新助推战力倍增

  “谁说高原的冬季就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2010年11月,项目技术总工二级军士长刘勇义在贡嘎机场配套工程建设现场较上了劲。

  在西藏从事工程建设的人都知道,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不能进行大规模混凝土施工。

  可工期不等人。第二天,刘勇义开始了他的实验。

  直接用热水搅拌,一仓混凝土很快出炉,紧接着植模、混浇、切割、养护……在成型的道面上喷上防冻剂,再先后铺设覆盖层保持水分和温度。

  终于,现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试验道面的强度、平整度等指标均符合标准,冬季高原大规模混凝土作业是可行的!

  2011年仲夏,某对抗演兵场。

  半小时行人、2小时通过载重车辆、数小时保障战机应急起飞……副总队长施发弘带领官兵带着一种具有快凝、早强功能的新型抢建抢修材料——无机聚合物混凝土,在公路抢修演习课目中拔得头筹。

  “5年间,科研组在高原、高寒、海洋等11种工地环境进行了200余次试验,拿到3000多组数据,不知道调整了多少次配合比。”总工程师李建举说,“目前已被总后勤部列为战贮物资。”

  近年来,九总队成立科技革新课题组,结合担负任务进行军用机场综合防护、野战机场建设等实战化课题攻关,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7项。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