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态度有了转变
毛泽东向罗申透露这一消息,也是一种微妙的外交策略。早在1949年12月16日,周恩来主持政务院会议时就说过:英国政府倾向于承认我国。毛泽东选择在这个时候向苏联传递这一消息,显然是向斯大林施加压力,因为西方某些媒体已“传闻”,“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斯大林显然也不安起来。
中苏双方一致同意:以毛泽东答记者问的形式来澄清事实。1950年1月1日,科瓦廖夫将答记者问的文本交给毛泽东。文本虽然是“草稿”,但已有斯大林的签名。1月2日,《真理报》在第一版发表了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其内容中包括有毛泽东此行的重要目的在于处理中苏条约问题。斯大林同意签发答记者问,说明斯大林在签订新中苏条约问题上,态度有了转变。
1月2日晚,斯大林派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拜访毛泽东,主动询问对签订中苏条约问题的意见及旅程安排。毛泽东提出三个方案:一、签订新的中苏条约;二、由两国通讯社发表一个简单公报,说明两国对旧的中苏条约交换了意见,而实际上却把这个问题拖下来;三、签订一个声明,内容是讲两国关系的要点。莫洛托夫立即表示同意第一方案。为了敲定苏方的意见,毛泽东追问:“是否以新条约代替旧条约?”莫洛托夫肯定地回答:“是的。”毛泽东当即说了他的安排:“我的电报1月3日到北京,恩来准备5天,1月9日从北京动身,坐火车11天,1月19日到莫斯科,1月20日至月底约10天时间谈判及签订各项条约,2月初我和周一道回国。”
僵局打破了,中苏谈判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毛泽东的精神也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