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朝廷一步步收拢权力

2014-06-05 16:44:4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所有改革的共同点就是: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

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所以有“九寺”一说。“九寺”是汉代的中央行政执行机构,为汉代的“九大部委”,实行的都是“大部制”。

比如太常寺,又叫奉常,掌管国家宗庙祭祀、礼仪、天文、教育、医药、卫生等,综合了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等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职能,可谓西汉的“大文化部”。

实际上,汉代“部委”不止九大部门,九卿是个虚数。据《西汉会要》“正卿九”条刘熙注,“汉常置十二卿”,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也属卿列。西汉中后期,编制膨胀,如仅一太常寺“公务员”便多达上万人,在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后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中,大幅精减,但编制仍超过1500人。由此可见,汉代的“大部制”改革并不彻底。

魏晋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取代“三府”

秦汉时的“三府九寺”行政架构,到魏晋南北朝时已名存实亡,官员多是“闲职”,实际权力转移到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大机构,隋唐“三省六部”雏形于此时出现。

尚书省源于西汉末年设置的尚书台办事机构,本属少府寺,是皇帝的“秘书班”,最早仅主管宫中文书的收发、保管,编制仅4人。到东汉中后期,国家朝政由台阁管理,尚书台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架空了“三公九卿”。

到曹魏时,尚书台便从少府寺独立出来,开始成为外廷机构。其首长是尚书令,与九卿为同一行政级别,而开朝会时,位置则在九卿之前,实权相当于丞相。到南朝宋台省合一时,称为“尚书省”。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