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歼-20的未来发展,不但所有中国人十分期待,就是国外媒体也是瞪着眼睛专注的盯着。最可气的是近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11月刊报道称,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T-50对前翼的精妙设计,前翼与主翼融为一体,既发挥了前翼的机动优势,又照顾到了隐形。相不相信?平可夫揣测中国的隐形机必将仿效类似的设计概念,原文写道:“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的后期型极有可能照抄这样的设计概念,不信?那就看看。”语气之肯定,言喻之轻佻,对中国军工的污蔑之露骨,简直使人忍无可忍!实际上,早在歼-20露面前,这个平可夫在2009年11月就言之凿凿的声称,如果其对中国四代机(俄称五代机)的预测都出现重大失误,那么,一旦中国的四代机(俄称五代机)在8年之内首飞,且中国版四代机必须达到国际公认的每一项标准,汉和防务评论中文版就正式停办。可是,当中国在不久后披露歼-20之后,平可夫变得哑口无言,不但没有兑现诺言停刊,反而转过来开始称赞歼-20,并称中国是美俄之后世界第三个发展出四代战机的国家。由此可见,所谓的平可夫打赌,只不过是其吸引注意力的招牌,其对中国军事方面的分析,很多都是臆测也不靠谱,但是其拥有很多国外消息来源却使其常语出惊人,不过事过境迁之后也就只是博人一笑罢了!
就以平可夫的分析来看,说歼-20将来会抄袭T-50的前翼和主翼融合技术,可能就是一次胡乱夸口罢了。我们知道,歼-20采用的是“远距耦合”机翼,而俄罗斯的T-50是“近距耦合”机翼,两者因此在结构上差距很大。如果按平可夫的说法,歼-20要改为T-50近距耦合机翼,那么,对于整个机体设计和机翼的改动恐怕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架新的战机。同时,这也失去了歼-20特色的超级机动能力,中国这样做既得不偿失,又可能再次证明中国航空仍处于模仿阶段。所以,平可夫的这个猜测,不但是常识性的错误,而且就像他预言中国8年内造不出四代机一样,只能是个冷笑话。
言归正传。中国引进117S发动机也许不用等待多久,歼-20使用这种发动机飞出极限参数才能使其进入量产。尽管歼-20最终服役的时候可能不会使用俄制发动机,但是现在必须使用俄制发动机通过国家定型鉴定,这样才能在真正的国产大推力发动机满足需要前完成研制。即使不是真正的国产大推力发动机,从题头的报道来看,也应该是中俄联合改进的现有的(而不是新研制,那样等造出来就猴年马月了)某一款俄制发动机,这样才能满足歼-20在试验完成后量产时的需求。以目前的态势来推测,中国为歼-20配套的国产发动机(或联合研制改进型号)大约在2016年前才能定型,在这之前,只能依靠与其性能相近的俄制发动机来应急,且不耽误整个的研发进程。2016年之后,国产发动机将具备装备量产型歼-20的技术条件,应该不会耽误歼-20在2017年开始批量生产和服役的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