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社会民生 > 社会百态 > 正文 >

过半受访者回家过年预算超五千 五成孝敬父母

2014-06-07 21:10:0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是大多数中国人年末期待的“大事”。虽然伴随着熬夜抢票、挤在旅途等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多数人还是备好年货、行李,掰着指头算还剩几天回家。

  ■ 专家说法

  “回家成本不能用钱来衡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过年回家是一种传统文化,已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过年回家的成本,不能简单地用钱来衡量,”刘元春说。

  刘元春表示,很多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务工人员,会在回老家过年时,给父母高于自己工资几倍的金钱,这主要是体现一种孝道,“很多人在外地工作,都是希望在老家的父母能过得更好。”刘元春说。

  刘元春认为,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平时无法照顾家庭,对父母的关怀不够,通过给父母金钱,可以弥补他们心中的歉疚,“人们普遍的愿望都是‘父母在,不远游’,大家会尽自己的努力,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共度春节,”刘元春表示,一些人拿出高于工资几倍的金钱给父母,也体现他们孝敬父母、光宗耀祖的心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子女孝敬父母,拿出工资几倍的钱回家孝顺父母固然没错,但也不应过于辛苦,要学会适当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对于一些大龄青年被家长逼婚的清苦。夏学銮认为,父母不该包办子女的感情生活,这样容易产生矛盾,同时也希望子女理解父母的苦心。

  ■ 故事

  1

  李某预算:不到10000元

  ●籍贯:陕西 ●职业:保安

  ●年龄:不到20岁

  月薪两千小保安一年攒近万给父母

  地铁黄渠站出来的海鲜馆子,门脸冲北,即使下午一点的太阳再高,也照不进门前的停车场。背阴里,小保安李明(化名)裹着单位发的长棉袄,盯着每一辆驶近饭店的车。指挥倒车时,他顺便活动两下,暖暖身子。他才不到20岁,来北京打工两年,就是为了过年能给父母多带点生活费回去。

  “别看我一个月挣2000,我回家能给爸妈拿五千到一万呢。”说话时,李明眉毛一挑。他说,单位包吃包住,每年能拿到两万四。他老家在陕西,赶着过年回去只能买到站票,忍五六个小时,往返成本才100来块,到年底真能攒一笔回家。

  而老家在南方的公务员丰先生则有些尴尬,对他来说,回家最高的花销则是路费。他每个月工资固定4500多,都花在了房租、生活费上,每年攒不下什么钱,回家坐高铁来回的路费就得花1500多块,相当于工资的1/3,过年回家成了他的经济负担。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