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碳-4植物糖的检测方法是比较成熟的,但大米糖浆还不行。目前能测大米糖浆的好像只有秦皇岛和江苏双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冠生园技术部门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掺糖的问题,中国养蜂学会陈黎红秘书长认为只是个别企业的行为:“蜂蜜掺假确实存在,但不是整个行业都这样。只要工商部门把好关,就不会出现掺假的蜂蜜。目前主要是中国的管理力度不够。”
掺糖技术不断升级
从过去全国各地有关部门每年抽检蜂蜜的结果来看,蜂蜜的及格率都不高,只有70%左右,而且每年都会检出掺糖的蜂蜜。
今年7月广州市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机构工作人员联合发表的《碳-4植物糖超标蜂蜜样品的多维分析》一文中就指出,碳-4植物糖超标样品在市面上仍占有一定比例,甚至存在少量严重超标产品,最高检测结果竟达到82.35%。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蜜蜂与蜂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罗岳雄研究员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市面上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也不一定是真的蜂蜜。”原因在于掺糖技术的“革新”对国家质检部门来说是一道技术门槛。
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质量安全研评室研究院的赵静也认同该说法。“现在企业掺假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早些时候掺的是蔗糖,但现在蔗糖很容易检出来。后来就是加高果淀粉糖浆,现在也能检测出来。最近一般添加的是大米糖浆,但目前这一项目的检测技术还不普及。”她说。
罗岳雄则指出:“目前新的掺假无法真正辨别,就算拿去美国,也不一定测得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蜂蜜的检测技术升级与企业的掺假技术在赛跑。
《消费者报道》记者从多家检测机构了解到,检测一种外源添加糖分的价格大概在500元左右。由于掺假的糖种类繁多,大米糖浆、玉米糖浆、甜菜糖浆都有可能,所以排除技术门槛,如果各种糖浆都进行检测,工商质监部门对一罐蜂蜜的抽检成本将大大提高,监管部门也要顾虑到监管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