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曾对媒体表示,佛门对人才的要求和选择,与俗世间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也并不与学历挂钩。出家修道的路上,低学历的人并不见得比高学历的人差,有时可能刚好相反。
但学诚法师并不抗拒高学历的出家人。他说,这个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僧人团队。在学诚法师看来,这是佛教的发展的人才储备,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自古皆然”。
事实上,建设高素质的僧团,也是佛教界的共识。
2011年《法音》曾刊载文章称,上海玉佛寺为提高寺院高层人员专业管理水平,委托上海交大对其进行了EMBA培训,6人取得硕士学位。为提高僧众知识层次,玉佛寺选派了40余位法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大专班学习。玉佛寺中,拥有硕士学历者11人,博士2人。
这也可能是学诚法师最本初的愿景。2005年他来到龙泉寺时,只有一个5人的僧团,但其中就有3人出身清华,1人出身北航。8年时间,龙泉寺的僧团发展到一百余人,义工上千,居士过万。
学诚法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他与北京多所高校举办的“心文化之旅”等活动,让很多大学生有机会到龙泉寺做义工和修身养性,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佛法的窗口。
“学诚大师带的几个弟子中有两三个都是清华的,这是吸引我到龙泉寺的一个重要原因。”姜太文说。姜太文也是清华毕业的,他认为龙泉寺和同在北京的法源寺并不一样:后者重在对中国佛教与佛法的弘扬,而龙泉寺则更加开放、与时俱进。
贤信也仍在继续努力,“发心为寺院来构建这样一个信息化建设的建筑群,因此想在IT技术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研究,乃至于为了更好地阅读国外的技术资料,还发心把英语学起来”。
现在,龙泉寺的一些僧人正专注于对传统佛教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勘、注释与整理,另有一些僧人则已经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涉及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领域。
有媒体如是形容龙泉寺的当下:一位堪称微博大V的方丈学诚法师,一个媲美科研团队的高知僧团,还有专门从事互联网弘法的信息技术组和动漫组,以及数量庞大的义工,支持着龙泉寺在香火缭绕外的数字化生存。